产品软件管理流程(产品软件管理流程图)

产品软件管理流程(产品软件管理流程图)缩略图

软件项目管理流程是什么?

软件项目管理流程是什么?

从一个项目提出到结束,按照ISO9001:2000的项目管理流程,大致有如下步骤:

1、产品立项报告2、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3、初步设计

4、硬件详细设计

5、软件详细设计

6、结构详细设计

7、样机生产

生产部门根据硬件工程师提交的PCB和物料清单,结构工程师提交的《结构详细设计》,生产PCB和机箱,并组装成样机;样机数量至少在4台以上;2台提交给软件工程师;2台提交给硬件工程师;

8、软件自测

软件工程师编制代码后,按照《测试大纲》,自测通过后,提交给测试工程师进行可靠性测试。

9、《测试大纲》和测试

测试大纲的内容包括:

1、功能性测试:对产品的每一项功能逐条进行测试;

2、可靠性测试:对产品进行长时间运行、模拟现场情况进行测试;对于出口产品,需要进行EMC、EMI测试。

测试大纲的要求:

1、尽可能模拟现场的情况;

2、尽可能穷举所有的可能发生的情况;

3、做好真实记录;列出不合格项。尽量详细,以便研发人员定位,是软件还是硬件故障。

由测试负责人,按照《测试大纲》的要求,对样机进行测试;

10、形成生产文件

测试通过后,以上各个部门根据需要形成生产文件,汇总到项目经理;按照公司的管理流程,经审核后由公司下发到生产部门,进行小批量试生产;转贴于: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生产文件包括:

1、PCB布局图(硬件详细设计负责人提供)

2、物料清单BOM (Bill of Material)(硬件详细设计负责人提供)

3、PCB焊接注意事项(硬件详细设计负责人提供)

4、结构详细设计(结构详细设计负责人提供)

5、(此处原文中没有内容)。

6、附件清单(生产负责人编制)

7、生产工艺(生产负责人编制)等文件

生产文件编写要做到,能认字、无色盲的普通人就能按照文件把产品做出来的目标,必要时可以附录照片等。

11、文件归档

阶段性文件归档。

12、小批量试生产

在一个项目中使用该产品,并对产品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反馈。

13、批量生产

根据小批量试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反馈到项目经理,如果有缺陷,则对详细设计进行修改,按照以上的流程再次进行,直至设备运行完全正常。

14、文件最终归档

每做一次修改,文件需要再次归档。

由项目经理汇总,提交到公司技术主管,批准后,作为公司的受控文件。

归档文件包括:

1、产品立项报告

2、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3、初步设计

4、硬件详细设计

5、软件详细设计

6、结构详细设计

7、测试大纲

8、生产文件

9、使用说明书等

文档的作用是:

1、留下完整的项目开发记录

2、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

3、可维护,便于对该产品进行维护

4、可升级,便于对该产品进行升级

5、可继承,不断完善细节使的后续工作量越来越小

6、可完善,不断加强细节,细节决定一切

销售管理软件管理流程是什么?

销售管理软件管理流程是什么?

不同企业销售流程都不同,所以管理流程也会有所差异,可以参考一下智邦国际销售软件的管理流程:首先录入客户,销售人员领用并跟进客户,然后客户生成项目,销售人员在洽谈进展中记录项目进度,其次客户或项目都可直接生成报价,在报价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报价优惠方式、次数设置,最后客户、项目、报价、合同都可直接生成合同,当然也可手动添加合同,完成审批,销售开单等.如果遇到退换货,退货管理模块添加退货单,审批通过即可完成销售退款和退货入库.剩余就是售后管理了,可以通过短信、电话、QQ等方式进行售后回访,如遇到客户投诉、建议这些都可在售后模块进行管理.当然这些流程都可以按照自己公司所需进行设置不同的流程.

如何对库存产品进行软件管理

如何对库存产品进行软件管理

找个进销存软件来管理就好了,推荐畅通免费进销存软件,简洁实用而且有演示教程

对软件产品该如何管理

是否软件不是关键,主要是看这类物料是否自制,需要的控制参数是什么,来决定物料类型是否需要库存管理完全取决于业务管理的需要,一般情况下,还是进行IM管理的

如何有效结合IPD与CMM流程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能力成熟度模型,主要侧重于项目在研发过程中的管理。

首创:美国卡麦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组织开发目的:衡量过程成熟度•初始级(1级):开发过程处于无序状态•可重复级(2级):建立基本项目管理过程•定义级(3级):标准开发过程,在2级基础上,系统化和细化•管理级(4级):对过程和产品质量定量化管理•优化级(5级):建立优化机制,过程不断优化,这种改进是受控的二、IPD及CMM关系分析1、从流程管理分析:CMM只关注其中的开发过程的管理;IPD关注整个产品的开发管理,包括市场、开发(软件、硬件、结构、造型)、生产、采购、财务、品质、销售等各个方面,从概念、计划、开发、试产到最后的量产。2、从操作层面分析:CMM是项目级的,主要针对公司内部研发团体;IPD是产品层面的,针对围绕产品进行设计、宣传、生产等

各部门团体。3、从结合关系分析:IPD流程是定位了产品目标及价值;CMM保障了产品价值的实现,是具体实现的过程。

对于IPD和CMM的关系,很多企业中往往担心这二者有无冲突,同时推行这两种管理体系是否重复的问题。但国内也有许多公司进行结合,形成了IPD-CMM流程,成为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流程。

通过这一年多我接触IPD-CMM流程来看,这两种管理体系不但没有冲突,而且可以耦合的非常完美,从而可以真正的将产品开发能力实质性的提升。在推行IPD后,对开发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MM正是关注开发过程的管理,将IPD与CMM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弥补IPD在研发中间的不可控之处,从而更好的提升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三、形成IPD-CMM流程此流程为端到端产品开发流程和软件开发管理流程的结合,以项目组为实施单位。开发模型采取测试先行、文档驱动的V模型,此模型在瀑布模型基础上通过测试先行有效保障测试过程,在原型模型基础上增强风险管理及过程管理,在螺旋模型基础上又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

以文档驱动方式严格控制,保证各产品相关环节同步跟进,也保证研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施有据可依。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由于环节较多,为确保实施过程的正确性、有效性以及各项目、产品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开发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遵照如下流程(以下以概要设计为例):统一风格:完成文档样例,全组根据样例统一风格;

组内评审及返工:

项目各模块小组完成初稿后,内部成员互相评审,确保模块内部实现的正确性及完整性,然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返工;

组间评审及返工:

项目各模块小组根据组内评审返工后版本互相评审,确保模块之间实现的正确性及完整性,然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返工;

外部评审及返工:

由开发代表、项目责任人等对组间评审返工版本进行评审,确保整个方案实施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返工。

为了保障各个流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完备性,需通过以下工作人员实施相关工作:QA:

质量监督员,负责流程引导、培训、质量监控CMO:配置管理员,负责项目组配置管理工作RMO:风险管理员,负责监控项目组风险状态,MC:

度量协调员,负责过程数据收集,维护度量表TC:测试协调员,负责引导和支持项目组测试活动通过这种IPD-CMM流程,整个开发过程会更加井然有序,而且各阶段目标十分明确,也与产品管理的实施有效的对应,各人员角色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也许过程显得比较繁琐,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对各种环节进行裁剪,加以灵活应用。而且这种有效严谨的流程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种保障质量、保证进度的有效制度及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而不再依赖于个人,同时充足的资料也可尽量降低的人员等不稳定因素引进的风险。V模型

软件团队的如何建设和软件开发如何管理

这些素质中,有些我们可以通过考试的方法了解,有些可以询问,也有不少特质需要我们自己去感知。在我们招聘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的笔试是很重要的,必须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考题对人员进行考察。对于人员的能力和经验除了考虑目前他所具备的能力以外,还要考虑他的潜力,有些人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对这种人经验的要求。除了能力以外,一个人的情商对于我们的组织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的方式了解一个人的情商,同时,最重要的是,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要具有感知一个人性格特点的能力。这样,在招聘过程中,我们才能尽量做到选择出合适的人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追求便于管理,不要怕有能力的人。对于性格过于内向的人我们也要多加考虑,很多内向的人同时也具有执拗、各色、生硬、融合性差的特点,因此内向不等于便于管理。 有了合适的人选,团队建立了,还需要不断提升团队的能力,需要培养具有特色的团队精神。正如一个球队,有了合适的人选,还必须有高质量的训练,严格的细节要求,才可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一个团队也是一样,需要不断的提升技术能力,提升凝聚力,提升协作能力,提升士气,才能在一个个项目中获得成功。 那么,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能力的提升从何着手呢?首先要确立团队的风格,例如建立这样一种团队风格:分享、透明、责任、协作、团结、激情。在确立了这个风格以后,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贯彻。 分享,主要是指技术的分享,可以定期举办技术讲座,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领导者可以确立技术方向,然后大家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这种方式可以很快地提升团队整体技术能力,分享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透明,是指管理上要透明,在我们的团队中没有不能拿出来说的秘密(工资除外),团队成员间秘密的形成也是团队隔阂的开始。 积极的态度、责任心是软件开发必不可少的素质,不同的责任心开发出来的软件可用性、性能、稳定性、出错率可能相差很远,发现由责任心引起的问题一定要坚决处理,提出公开的批评,根据情况作出适当的处罚,确保以后避免类似的错误。 软件工程的过程和软件设计的模块化、分层结构导致了软件组织成员分工的不同,这就要求成员间要有很高的协作性、团结性。对各项工作多进行讨论,不要怕争论,不要独断专行,最后执行讨论后的结果,多讨论有助于增进协作和团结。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舞台,在团队管理中一定要了解每一个团队成员的特点和能力,把最适合的任务分配给他,要为每一个人营造一个舞台,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软件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不是团队中一个明星的工作。就象篮球是5个人的运动,足球是11个人运动一样。要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参与到工作中来,一同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不要造成忙的忙,闲的闲的现象,那样的话忙的、闲的都会产生不满情绪,最终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 除了上述方法可以培养团队的精神,促进团队能力的提升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确立团队不同阶段目标,并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目标。目标包括项目目标和能力目标,只有有了正确的目标,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团队才会产生激情。很多时候,激情的迸发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 在培养团队精神的时候也要避免一些严重影响团队精神的事情发生。不要任人唯亲,要唯贤是用;不要独断专行,要群策群力;不要高压强制,要鼓励引导。 在建设了一个好的团队以后,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软件工程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软件开发上要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法。这在很多软件工程的著作中作了大量的描述,这里我们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经验介绍。我们分成一下3点进行阐述: .规范

.流程

.考核 规范。无论开发什么软件系统,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软件开发过程采用规范进行管理的必要性相信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会有明确的认识,这里我们只谈采用什么规范,怎么样执行规范。软件工程的规范主要有CMM和ISO9000。通常我们采用CMM规范,并根据软件组织的具体情况对规范进行相应的裁减。不管怎么裁减,在开发管理过程中,以下一些关键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概要设计,编码,测试。通常,我们可以利用配置管理和版本管理的工具来进行开发过程的管理。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一定的CMM规范产生相应的过程输出。我们采用的规范都要形成相应的书面材料或者模版以供员工阅读。总结一下我们需要的基本模版:需求分析模版、设计模版(架构、模块、数据)、编码规范、测试规范,基本管理工具:版本管理、配置管理、测试流程管理。 流程。流程涵盖软件组织的内部流程以及软件组织和需求单位之间的外部流程。外部流程包括需求讨论流程、需求确认流程、系统初审流程、系统终审流程等等。内部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流程、设计流程、开发流程、测试流程等等。每个组织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项目特点按照CMM规范的要求制定流程,并对流程进行讲解,按照流程严格执行。在流程的各个环节完成软件项目的输出:需求书、设计书、代码、产品、测试记录、说明书等等。 除了正确的规范和流程以外,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可以是全方位的,除了工作业绩外,协作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都在考核的范围内。软件的输出是个人脑力劳动的输出,独立完成同一个功能,不同的开发人员输出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工作业绩的量化很难,对于工作业绩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评估: 工作业绩=工作量(小时)*复杂度(1-10)*创新性(1-10,是否可以参考以前的项目)*重要性(1-10)*质量(1-10)。 不要用输出代码或者文档的长度来衡量工作量,因为有时一项重要的任务思考很长时间,但是输出却很短。复杂度、创新性、重要性、质量包含了对能力的评估,使得能力强的人工作业绩能够得到体现。复杂度、创新性、重要性、质量标准的确定是很难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套标准需要软件工程的人员专门研究确定,这个标准可以是公司自身的标准。协作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也是考核的一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软件工程人员研究后确定。 最后我们对软件开发团队的建设、软件开发管理的一些理念做一个总结: .根据技术要求、项目要求确定团队的模块功能,既能满足要求又不能形成岗位重复和浪费。

.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利用书面测试考察应聘者的能力、经验,感知应聘者的情伤,避免招聘难于融合到团队的人员。

.建立团队的风格,比如:分享、透明、责任、协作、团结、激情。确立正确的团队目标,给每个人一个合适的舞台去发挥,同时避免不利于团队精神形成的管理方法。

.制定适合企业的软件工程规范,并严格执行。

.制定适合企业的流程,并严格执行。

.制定适合企业的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

如何实施软件项目的过程管理

软件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软件过程的思想。今天,软件过程已经越来越被软件人员所认识和追捧,国内很多的软件企业甚至将SW-CMM当成了成功的宝典。殊不知,尽管软件过程的先驱SW-CMM提出了作为软件企业应该具有的过程域,但SW-CMM只提供了一个软件企业进行过程改进、增加企业软件成熟度的改进建议框架,而没有告诉一个软件企业该如何进行过程实施。换而言之,它描述了软件过程的期望,而没有指导企业如何实现。因此,在软件过程上我们应该谋求一些更具体、更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管理在软件项目中的作用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将关注点只放在最终的产品上,不关注开发过程,那么不同的开发队伍或者开发个人可能就会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从而导致结果无法预期,因为这时软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完全依赖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反过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将关注点放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那么,不管谁来做,也不管是谁提出的需求,经过同一过程开发的软件,产品的质量是一样的。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人们很自然地开始重视软件过程。 简而言之,软件过程的目的是保证软件产品具有相对稳定的质量。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软件过程的质量是企业能力的体现,它不应依赖于个人。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依赖于企业的过程能力,而不依赖于个人能力。如果企业的过程不是很完善,其软件质量可能也不是很高,但可以通过不断完善过程,来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软件开发中的过程经验有很多,如需求管理、设计方法以至于编码的风格、技巧等,还有很多的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技巧方法等。最初,这些成功的过程只在成功者的头脑中的,没有被企业内部共享和重复利用,从而使得这些本应从属于企业的巨大财富被人们所忽视,这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当人员流动时,企业的这种财富也随之流失。如果企业将成功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积累,形成可重复的过程,让过程能够被共享、复用,并得到持续的改进,这岂不是很好的方式!软件过程管理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在项目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参照过程管理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同时,通过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来提高过程质量,以便为将来的项目管理提供更多的经验。 软件过程在软件项目中的作用就相当于硬件生产的工艺一样。在生产硬件的时候,工艺是判断产品质量的标准。但是,目前软件没有这样的惟一判断标准,什么时候软件过程完善到可以作为判断软件惟一标准的时候,那可能就是软件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了。 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过程定义与过程改进。过程定义是对最佳实践加以总结,以形成一套稳定的可重复的软件过程。过程改进是根据过程的使用情况,对过程中有偏差或不够切合实际的地方进行优化的活动。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定义和控制软件过程,就能很好地控制项目,从而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适用的软件过程来自积累 好的软件过程能支持软件项目的管理,而不正确的过程定义会起反作用,成为软件开发的束缚。有的软件企业照搬照抄某些过程标准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的过程定义,而在实施过程中这些过程定义由于不适合企业的具体项目,结果导致大量的会议和提交大量无用的文档等无用功,而且增加了管理难度,增加了成本,最后却没有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所以,正确的软件过程应该是适合自己企业,适合自己项目的软件过程。 目前很多的软件企业通过了CMM的二级、三级以至于四级、五级的评估,但是其中的一些企业,它们只是给外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用的,而且无形中给自己的企业增加了很大的包袱,这些企业好像本来是穿30号鞋,现在却给自己穿上40号鞋子的感觉一样。 CMM过程管理体系的确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软件过程蓝图,这个蓝图就像一座壮观的高楼大厦,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楼大厦是一层层建造起来的,软件开发过程也需要一步一步建立,而不应该将别人的高楼大厦搬过来使用。过程的建立需要坚实的基础,否则企业会劳民伤财,有付出没有回报。 笔者在实施软件过程体系中,也遇到企业内软件人员的层层障碍,原因之一就是过程制定得不合适。过程实施不当会限制开发人员的创造力,制约开发人员的灵活性。这样希望提高软件质量的过程变成束缚软件开发的负担。 现在,有些机构或者企业也希望开发一些可以多次使用或者可以作为标准的统一过程(例如RUP)。作为一个软件企业,开始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过程管理积累,可以采取摸索、实践、提炼、改进的步骤进行。第一阶段,可以针对具体项目制定具体的过程,而且一定要简单实用,然后逐步调整过程。也就是说第一步应该是针对具体项目制定过程,等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后,第二阶段就可以针对企业制定相应的过程策略。最后,我们可以期望软件行业的过程标准。所以,软件项目过程的制定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一定仿照某些标准,简单实用是最重要的。 一个可以被更多人认可并行之有效的软件过程是实践出来的,而且软件过程也不是枯燥的、抽象的条款,而是具体的、生动的、有实际意义的、可操作的工具。在具体进行过程定义的时候,应该是从项目级过程逐步积累到企业级过程,再由企业级过程裁剪为项目过程。如果所有的软件企业内部都能够做到企业级的过程管理,那么实现软件界的过程统一就不远了。如果软件行业有了可以通用的统一过程标准,证明软件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了。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谈到软件过程的重要性时,常常说软件过程可以消除依赖个人英雄主义的状况。我们也应该看到,软件过程不推崇个人英雄,但是并不是说软件项目不需要具有优秀技术的个人,好的软件过程可以加速优秀个人的成长;同理,好的软件过程也可以加速软件企业的成长。 美国NASA的经验 在探索软件过程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是不能盲从。比如,对等评审(Peer Review)是CMM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过程域,CMM、PMBOK等项目管理体系都对走查(Walkthroughs)、审核(Inspection)等对等评审有相应的说明,但它们都没有对如何实施这个过程明确定义操作流程。如果软件企业没有很好的实践而照搬其他企业的审核或者走查等对等评审过程,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层层的障碍,导致得不偿失。只有经过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过程,才会带来很好的结果。 又如,我们曾经在开发一个软件项目过程中发现,有些人开发的软件质量很高,而且效率也很高,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很少。原来这些人在编译前后都进行代码走查,后来我们就要求项目组的所有开发人员都要进行自我代码走查,编译前进行一次,编译之后进行一次,保证测试之前执行两次代码走查。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软件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此,将这个方法推荐给其他项目,其他项目在试用过程中发现如果进行交叉代码走查,即开发人员互相进行代码走查,效果会更好。这样逐渐总结开发代码的过程,经过多个项目的过程提炼可以编制企业的开发过程。在企业的代码开发过程中,明确说明什么时间进行代码走查,如何进行代码走查。这样通过有效的过程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美国NASA Space ShuttleOnboard软件项目,在实施软件过程管理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了满足NASA约翰空间中心关于项目高安全和高性能标准的要求,Shuttle Onboard项目必须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为此,项目团队精心制作并实践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软件过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实验,摸索和开发了可以精确控制的过程,最终使软件达到零缺陷。在此期间它们参照、实验了很多的软件过程,包括需求管理、配置管理、对等评审、审查、测试、项目管理等。为了消除缺陷的根源,项目组成立“问题疏漏分析”组,分析诸如审核、测试、验证等检错方法中疏漏缺陷的原因,也就是研究这些质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个提高质量过程的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 1.从技术上分析缺陷的原因,并且提出纠正的措施。 2.标识纠错过程中的问题,并更正过程,以消除将来采用此过程可能疏漏错误的可能性。 3.改进纠错过程中的具体方法程序,这些方法程序曾经让缺陷逃过了,没有及时捕获缺陷。 4.检查Shuttle Onboard项目中采用此过程方法的其他部分,这些部分可能同样遗漏了一些类似的缺陷,需要重新检查,以便确认没有缺陷。 通过详细的情景式分析确定缺陷的根本原因,然后将这些情景式的经验反馈给开发过程,它们对改进纠错过程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项目组将它应用到了其他过程的分析中,诸如需求分析等,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的,Shuttle Onboard项目通过不断地度量过程、完善过程,最后达到提高项目质量的目的。过程的质量来源于实际的度量结果。同样项目的质量也可以通过高质量的过程来得到保证。

如何在软件项目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项目管理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技术方案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的,但是我们能够保证最终交给用户的是一套高质量、高可用的系统,这依赖于我们有一套严格的项目管理体系。

领导的重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领导的重视莫过于的项目管理的最大支持。客观上,我们有一部分来自外企和国外的高层人员,我们的高层人员有成熟的项目管理理念,关注项目管理,并愿意通过项目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让所有客户满意。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我们公司的培训内容上有针对于领导层的项目管理培训系列培训,以提高高层的项目管理意识来带动整个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日益成熟化。

完备的项目管理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队伍,通过这支队伍的努力,我们已拥有规范化和适用于的项目管理流程,并按照项目管理流程严格监督。多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管理个项目。

突出管理我们的项目管理决不只是单纯的对规程的遵照,而是注重管理,在严格符合规程的条件下运用项目经理丰富的管理经验将技术和人力资源合二唯一进行管理。

项目经理对外代表公司与客户做最充分的沟通,对内代表客户严格要求质量。重视项目经理的管理技巧和沟通能力,以便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项目管理方式项目管理流程介绍:

我们的项目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系统测试阶段和客户测试阶段,规定各阶段的流程并指定责任人。按照规程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个项目的里程碑,设置多个检验点,由QA监督个检验点评审过程。

通过CMM2的六个关键域职称项目管理以CMM为目标和支撑进行项目的管理。在国内软件开发行业一片混乱中,决定走国际化的标准轨道,使公司的开发过程与国际接轨,接受美国的成熟方法,以标准保证质量,以质量取信于市场。CMM2的六个关键域为:需求管理、项目计划、项目跟踪、质量管理、配置管理、分承包商管理。

需求管理在项目经理运用娴熟的项目管理技巧进行客户与公司的沟通,从而达到明确需求和管理需求的目的。记录较大的需求变更,减少双方需求误会和严格控制进度,及时向开发组反映客户的新要求。让客户得到一个质量上乘功能齐全的产品。

项目计划我们的项目经理会最终依照客户需求给出该项目的实施计划,计划中规定出项目目标、质量目标、项目组结构、项目开发及实施进度、资源状况和调配、风险预期以成本估算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以该项目计划为基准进行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握项目大方向。

项目追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我们的项目经理每周至少运用项目管理工具Project跟踪两次项目做到对项目的进程、资源调配情况心中有数,从而及时化解突发事件。项目进程中避免不了因需求或其他技术问题干扰进度,这是项目经理应凭自己的经验调整进度,分析态势、重新调配资源。

质量管理无论在项目内部还是项目外部我们都由QA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项目内部QA人员负责测试和配置管理的计划及落实,项目外部的QA人员对整个项目的过程进行监控,对项目及项目经理做出合理评价。

配置管理采用先进的配置管理方法,在项目初期指定配置管理计划,并在开发期间应用。按照项目生命周期建立配置管理基线,并严格控制变更。QA按照事先规定的配置管理基线和项目里程碑进行审核。保证每阶段过程合格分承包方控制对分承包方我们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急求erp具体操作流程及各模块人员分工职责,即登陆erp系统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由谁来做

erp软件开发并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趋于完善,才能实现全局完美,而这之前也必须要有一个全局的发展方向.而实施erp也是一样的,在实施erp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规划出来,这样才能为后期的erp发展明确方向,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目前只准备上某几个子系统,也必须对企业定位进行全面的分析. 企业在erp选型时,就先要对自己的产品来个整体规划,产品的推广方案,实施erp后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管理过程等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不能只评价企业近期准备实施的部分子系统,一定要顾全大局,从长远的去看了,对erp实施进行一次全面性的评估工作.

产品经理必备的软件及工作流程?

Axure软件是产品经理必备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设计互联网产品原型,利用原型和用户、开发人员等进行更好的沟通.工作流程:1,需求调研2,需求分析3,需求确认4,原型开发5,产品开发6,产品测试7,产品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