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非专业勿进
不要用这种现象怀疑别人,会冤枉无辜的,你记下我的忠告,日久见人心;脸部表情特殊,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在心情又变化(当然有各种因素)事体现出来.
说谎的微表情
1.单肩抖动——不自信 。
2.看对方眼睛——撒谎中(为了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逞) 。
3.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典型谎言 。
4.抬下巴——尴尬 。
5.揉鼻子——掩饰真相(鼻子里的海绵体撒谎时容易痒) 。
6.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
7.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
8.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
9.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 。
10.瞳孔放大—–恐惧,愤怒 。
11.话语重复 声音上扬—–撒谎 。
12.肢体阻抗 向后退—表示说的话不可信 .
13.抿嘴 —模棱两可的动作
14..摸脖子—典型的强迫行为
15.撒谎的时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情,往往没有任何表情
16.手一直摩挲,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
17.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 。
18.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 。
19.提高右边的眉毛,表示你很疑问。
20.嘴唇左边向撩起,假笑。脸部74%的真实感受往往会在右脸暴露。
累死了,总算打完啦。
我想知道微表情
·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 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 轻蔑。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 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不自信
. 身体和语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谎
. 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
. 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 回忆时的眼球是朝左下方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 对方对你撒谎时,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
. 对你的问题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 eg:“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
. 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
. 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
. 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
. 克林顿I did not have sex relationship with that woman,Ms Lewinsky 而不是用的 didn‘t,还有that woman,这是为了刻意拉开距离。
. 紧张,愤怒,性兴奋三种情绪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 手臂紧贴腿部,手指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
. 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 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回腿部,做好逃跑准备,手部会先变冰凉
.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 eg:你说错了,对方会有嘴角轻微上扬而又恢复。 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
. 忧伤的表情:眉毛挂下来。 羞愧的表情:低着头,手抚摸额头,擦汗状。 不屑的表情:上嘴唇上扬
. 说话很急,使用手臂或者物体将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障碍,是焦虑的表现。 当然,每个人遇到被人疑为罪犯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 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对自己的话没信心。
.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 下巴用力表示人在生气。
. 没有表情与出现表情同样重要
. 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有可能在伪装感情。
. 抚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 如果是真的生气,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伪装。
. 研究表明,越受欢迎的人,越会撒谎,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受欢迎。
. 真正的凶手会对被害人表现出轻视、厌恶,甚至害怕,而不是惊讶
微表情有哪些?
有喜、怒、忧、思、惊、恐、悲 ,不过你不仔细是看不出来的,然后现在很多都不怎么表现与表情上了.我觉得行动的动作比较容易了解一个人
微表情???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有哪些微表情,就是简单一点的能看穿别人是否在说谎 或者大概的心理状态??
眼睛……神态
微表情的具体应用与识别有哪些?
第一,微表情的可信度,心理学来讲没有任何心理学可以百分之百得证明一个的想法,所以微表情也只是识别上很高。 微表情强调的是首先要建立一个基准,如一个人真开心的样子,再从这个基准上去辨别。 微表情经过创始者艾特曼在原始部落的实验,证明了表情在所有的文化是无巨大差异的。就此而言可信度很高!
第二,微表情复杂细微如何辨别。这个可以看看《情绪的解析》还有达尔文关于情绪的观点。另外如果不是表情识别天才就必须不断的训练,在训练中达到更高的识别率。如恐惧和惊讶,再练习中我总结,呈现时间恐惧更久,另外恐惧还会出现向下拉嘴。愤怒和厌恶的区别在于是否出现露下齿或下嘴皮下拉,出现了就是愤怒。疼痛和厌恶/愤怒区别在于疼痛的嘴是左右平拉。一般嘴角向上是笑(不管真假),向下则关系到伤心。关系到紧张和突发的情绪会出现微张嘴或鼻翼张开。兴奋、激动、性欲时瞳孔会扩大。
第三,微表情闪现时间为1/25。
人体有哪些微表情啊
忧伤的表情:眉毛挂下来. 羞愧的表情:低着头,手抚摸额头,擦汗状. 不屑的表情:上嘴唇上扬 . 说话很急,使用手臂或者物体将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障碍,是焦虑的表现. 当然,每个人遇到被人疑为罪犯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 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对自己的话没信心. .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 下巴用力表示人在生气. . 没有表情与出现表情同样重要 . 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有可能在伪装感情. . 抚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 如果是真的生气,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伪装.
微表情知多少?
1.一般人每十分钟会撒三次谎
2.单边收肩膀,对所说的没信心
3.如果嫌犯的惊吓表情超过一秒,他就是在伪装和撒谎。
4.耸鼻子表示不屑
5.人在撒谎的时候并不会转移视线,而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确认听者是否相信自己所说的话。
6.瞳孔放大——愤怒、害怕、性刺激
7.在叙述中不直呼其名,而以“那个人”指代某人通常是厌恶、羞愧以至于试图隐瞒某些真相的表现。
8.谎话可以顺着说,但倒过来说很难
9.假装微笑的时候眼角不会有皱纹
10.微笑眨眼是真情流露的表现。虚情假意的微笑时,人们不会眨眼。
11.当人恐惧时,血液从手臂流向腿部,这样为逃跑做好准备,手会先冷下来。
12.提问者眼眉上抬表示他其实完全知道问题的答案。
13.低头并以手加额是极度羞愧的表现。
1.脸部43块肌肉可以组织出一万多种表情
2.下意识的退缩(退步,双臂十字交叉)表示在撒谎。
3.就算你想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它们还是会出现至少1/5秒。
4.语速加快,以障碍物遮挡在自己胸前,都是焦虑的表现。
5.眉毛上扬,下颚下垂,表示惊讶
6.嘴角瘪,经典动作,表示对所说没有自信,在撒谎。
7.男性主义崇拜者希望被视作真正的男人,他们会通过**来证明自己的力量。这样的**行为通常只有一次,是无预谋且不伴随其他暴力行为的。
8.FBI的犯罪报告证实,8%的**案是假报
9.**案中的受害者在复述案件经过时通常会表现出恐惧和羞耻。如果她表情麻木,则有可能是受创后抑郁症的影响。
10.法官的性别能影响判断是相信男人还是相信女人。
11.摸脖子是撒谎的表现。
12.女性在听到**经过的描述时,通常会脸红、转移视线或耸肩。如果没有任何表情出现,表明听者不相信事件的真实性。
13.下巴用力、向前伸,表示生气。
1.词汇有重复,并且个别地方声调变高。撒谎的表现。
2.面部表情如果与其悲痛的言语不相称,说明可能在撒谎。比如:悲伤时,额头和眼部应该出现相应反应。
3.注射肉毒杆菌能够美容,麻痹面部肌肉,从而在悲哀惊吓等情绪下不会出现相应的面部表情。
4.在学校越受欢迎的孩子,越会撒谎,他们一般都能说会道,而且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
5.当一个人两侧表情不一样的时候,很可能他在伪装情感。
6.没有正确的问题是得不到正确的答案的
7.在自己并不完全相信自己说的话时候,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就会下意识轻抚自己的手。
8.如果真正生气,大喊和用手拍桌子应该同步,而不会出现前后顺序。
9.真正的凶手在看到自己的受害者时会表现出厌恶、轻视,甚至害怕,而不是惊讶。
1.眉毛朝下紧皱,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这种表情表示很可能将要袭击别人。
2.lightman形容婚礼——新娘假装她是个处女,新郎假装他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姻亲也假装他们互相喜欢,真是个骗子的圣诞节。
3.快速眨眼,表示可能隐瞒了什么。
4.手指指向一边,而眼睛看向另外一边,有时说谎时会有这种表现,绞尽脑汁捏造事实,但是肢体语言却跟不上。(又拿克林顿开涮~\(≧▽≦)/~)
5.音调加重,语速变快,表明情绪加重,可能正在掩饰愤怒。
6.下意识象征性手势,如:竖中指,表明含有敌意。(奥巴马,国防部长)
1.咬嘴唇、拉耳朵,表示紧张,而且希望控制情绪。
2.如果提问与回答的间隔时间少于一秒,表明有可能是事先编造好了谎言。但如果响应时间过长,也可能是在临时编造谎言。
3.脸颊上扬,嘴角下垂——自责。
4.双手交叉相握,两食指放在嘴唇上,表明在使自己平静下来,并且有话要说。
5.适者生存的精髓不在于适应一时,而是与时俱进。
6.当我们话不对心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轻微摇头否认。
7.人们通常认为愤怒是最危险的情感,但事实上,厌恶才是仇恨的反应(希特勒谈论犹太人,本阿登哥谈论美国人)。
8.抬眉皱眉——害怕。
9.人在撒谎的时候,总是显得畏畏缩缩。
10.潜意识里有种族歧视的人更容易将白人的面孔和褒义词联系起来,当换成黑人面孔时,有种族歧视的人还是会把这些词和图片联系起来,但是反应却会变慢。看 读心专家 吧,很好看
微表情是虾米东东?
微表情
什么是“微表情”
为什么有时仅仅只需一瞥,我们就能断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呢?通常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直觉或是“本能感觉”,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眼睛收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微表情。
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阅读”一张脸时,有非常多的信息需要我们去发现。其中包括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这张脸很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通常,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后,我们会翻阅罗乐德斯(Rolodex)名片管理器[ 译注:就是名片夹],在认识的人里找出脸型相似的人。我们也会通过人们的眼镜、化妆、纹身或穿孔等人为装饰来作出自己的判断。
面部的变化,如笑、皱眉、发怒,能迅速地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我们能很明显的了解人们当时的心情、意图。心里的事全在脸上写着,想获取你信任的人会冲你笑,想吓唬你的人会冲你发怒。
交流时,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取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同时我们也会控制自己的表情,其目的是:
· 最大限度地了解对方;
· 掌握所处的境况;
· 避免危险、欺骗、窘境或社会地位损失;
· 诱导、确认或控制对方的想法;
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有关表情的科学,其中就有:人类共同的七张面孔。
表情:亚当和夏娃的七张面孔
和父母或孩子说话时,大家都知道皱眉表示伤心或不满。但皱眉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么?学者Paul Ekman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为了得到答案,Ekman决定走访世界各地,研究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通过研究国外城市、偏远岛屿和与世隔绝的丛林的人,他发现人类主要拥有至少七种表情,每种表情都表达同样的意思:
·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 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 轻蔑。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Ekman和研究伙伴W.V.Friesen作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生物反馈)他们描绘出了不同的脸部肌肉动作和不同表情的对应关系。Ekman把其归结为一个体系,称之为“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
“测量表情”可不容易。比方说,“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S)”不能识别情绪,只是确认做某个表情时肌肉的动作。测量方法是使用“动作单元(Action Units,AU)”,每一个AU对应一个特定的动作,比如皱眉是AU 4,扬眉是AU 1。AU里不包括 “嗤笑”或“似笑非笑”这种表述性的语言,因为这会影响对特定表情的理解。它还能识别某个表情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是自然的还是故意的。表情的强度也很重要。笑的强度(定义为AU 12)可分为6种,依据是嘴角翘起的角度。同理可以衡量眼睛的收缩(AU 6)。测量的时间长短则需要考虑笑容展开到最大程度的时长、其维持时间、面部恢复到常态的时间。笑的同时是否还有别的表情发生?它们与笑有关还是无关?笑容是对称的么?如果不是对称的,各半边脸部笑的程度是多少?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笑里藏刀”:微表情。
辨别”微表情”:为什么你不喜欢他那样笑?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很多表情及其表现的情绪都是很常见的,因此大脑能够搜寻并理解这些面部信息。同样,当情绪有变化时,我们的面部也有种奇特的习性,能做出相应的表情,有时这不需要我们具备知识,或是有意为之。
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我们称这些表情为“微表情”。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
“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微表情
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售货员的笑脸里可能闪过一毫秒轻蔑的嗤笑,停车场里表情严峻向你走来的人可能会突然闪现恐惧的表情。
虽然我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我们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我们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我们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这个潜意识的行为可能会过度。研究表明,对于患有“社会焦虑症”的人群,当潜意识察觉到“恐惧”的”微表情”时,其大脑活动比平时更活跃。因为危险的情境会引发负面的感受,察觉到别人的恐惧也会使自己同样害怕。更为复杂的是,表现“恐惧”和“惊讶”的表情很相似,常被观察者混淆。
为了帮助执法和情报机构更好地辨别可疑行为和欺骗行为,Ekman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比如接近机场安检时,察觉某人表现出的一毫秒的恐惧表情。Ekman认为通过用照片或摄像来研究人们脸部的变化,能够增强察觉和理解”微表情”的能力。
在机场排队的人群中辨认出恐怖分子,是应用察觉“微表情”能力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力也能帮助我们。如果我们错误的理解“微表情”的含义,我们会对交流对象形成错误的判断。这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互信。如果理解了”微表情”,我们就更能够从一闪而过表情信号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