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校对是啥
文章校对,指文章定稿前,校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语法是否错误,等等
文字校对是做什么的
就是检查文章的错别字和语序的,加上排版.
“文字校对”的工作,指的是什么?
校对的意思是核查。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校对[ jiào duì ]
基本解释
1. 对照原稿校准
2. 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引证解释:
1. 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2. 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如:他在报社当校对。
拓展资料
1、我们的研讨过程完毕以后,即行逐项修正、校对再校对,最后才完成了攻击计划的要旨。
2,作为一个编辑,我经常有大量稿件要校对,这是一项重复而单调的工作,极容易忽略某些错误。
3,你可能从秘书转向校对,然后副编辑,也许接下来有人愿意给你一个突破的机会,做一名编辑。
4,校对以消除所有拼写、标点符号、语法错误。
5,每个标签上有不同控件相关的特定操作,无论是图形编辑,校对或者简单书面形式。
想知道报社编辑如何校对文字稿件 都需要哪些功底和专业知识
校对工作程序
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工序包括: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等各环节。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可以使用黑马校对软件的严格校对模式替代人工二校。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现在国内大多数出版社和报刊社均已使用黑马校对软件,基本都采用人机结合校对程序。 纸质稿件的人机结合的校对流程如下: 人工初校+技术整理→誊样→退厂改样→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三校→人工通读→退厂改样→清样核红→付印 人工初校可核对原稿及进行全书的技术性整理工作;计算机二校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校对时间,确保准确率;人工三校和通读则可以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 电子原稿的人机结合校对模式: 计算机一校(主要校文字性差错)→人工二校(主要校是非) +技术整理→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核红→计算机三校(主要校改动后的差错)→人工通读→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清样核红→付印
编辑本段校对工作方法
对校法
陈垣:“对校者,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 点校: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平行点校:将原稿折叠后,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 折校: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并把原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读校: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法,即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或两人)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
本校法
陈垣:本校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便是本校法。 校对人员在无原稿(或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文字的形态,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错误。 运用本校法进行的通读检查,更能体现‘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这一特性。” 在电子原稿大量涌现的今天,充分发挥本校法的长处,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弥补作者的失误或者编辑在加工编辑上的不足,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
他校法
陈垣:他校者,以他书校本书。 使用与所校对的稿件内容相关的比较权威的其他图书(包括工具书),来进行具体的校对工作。 他校法常与本校法交叉运用。 他校法的功能在于释疑,通常用于解决引文、数据、习语、术语、公式、日期之类的异同问题。
理校法
陈垣说:所谓理校者,遇无古本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 理,即推理判断。 理校,即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 在本校发现矛盾而又无他书可供参照时,便只能通过推理分析来判断是非,并提出疑问,由编辑部门解决。 理校也常与本校结合使用。 理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必须是学有所长,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负责容易出现“以不误为误”或“以误改误”的差错。
校对的话,应该对版本、图书及中文,尤其是古文有相当的见地
文字校对是什么样的工作?
注意文章中的错别字,尤其是同音但意思差别很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字; 难读难懂的字,要多查查字典,不要应付了事;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语气要符合文章的大意主旨. 呵呵… 要很认真才行哦, 一点错都不可以犯. 包括一个标点符号.
大家有谁知道“文稿校对”是干什么的吗?
就是效对,看哈是否正确
怎么对文章进行校订?
基本解释
[check against the authoritative text] 对照正确的资料修改另一份资料中的错误
详细解释
校勘订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近予见 宋 板《大戴礼》,乃 秦景暘 阅本,口字并非方空圈。 景暘 讳 四麟 ,系前代邑中藏书家,校订颇精审可据。”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孔编修广森<大戴礼记补注>序》:“近时 戴东原 编修、 卢绍弓 学士,相继校订,蹊迳渐辟。” 巴金 《一颗红心--悼念曹葆华同志》:“他基本上恢复了视力以后,又拿起十年前已经全部译完的《普列汉诺夫哲学通信第五集》译稿对照原文重新校订。”
在编著的作品方面,校订通常指对作品内容的订正和对引用文献的核对。校订也用为“校勘”或“校雠”的同义语(见校勘)。在翻译作品方面,特指依据原文对译文疏漏不确的地方加以订正和润饰。凡质量不高的译文,出版社一般都要求经过校订加工,使之达到出版的标准。
就校订译稿而言,校订者较原译者不但对原文要有更深的理解(内容和文字两方面),还应有较高的本国文字表达能力。需要校订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最习见的是校订新进译者的译文。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和本国文字的表达能力一般都较差。故而需请人校订译文。一种情况是译者虽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文字素养或翻译经验不足,他们的译文需要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且文字水平和翻译经验高于译者的人加以校订,以弥补不足。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译者的态度不够认真或其他原因造成译文质量不高,不能达到出版水平,因而必需校订加工。
对译文的校订加工,主要在于发现并改正误译、漏译。为保持译者的译文风格,对于有相当水平的译文不宜作过多的文字润色工作。校订文艺作品时,校订者应照顾到原著的风格,并且还要避免译者与校订者之间文风的不协调。集体翻译的书稿,应有一人作全面的校订,除校订译文外,还要负责统一全书的人名、地名、术语等译写形式和其他技术规格,注意全书遣词造句的一致性。
校订是提携后进译者的重要手段。编辑部为他们介绍合适的校订者,以帮助新进译者提高。校订者有权在翻译作品上署名,以示负责。某些古典的或经典的中译本,每隔一定时间或再版重印时须进行一次校订,因此校订又是不断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核对译文或一般性地检查译文质量不能算作校订。
材料校对是做什么的?
文字工作者都有切身体会,一篇文章写好后,还要进行反复的校对,确保无误才能交给领导或交付印刷.否则,因校对不彻底出现差错,文章写得再精彩也要大打折扣,有的会影响工作质量,有的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作战文书还有可能直接影响战斗进程.可见,材料校对是一项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工作.但由于有的同志没有掌握正确的校对方法和技巧,材料校对的质量总是不高,有的一篇文章反复校对多遍仍有差错;有的对自己校对的材料心中无底、没有信心,生怕出错,甚至疑虑重重.笔者在军以上机关工作多年,这方面的教训和苦头吃了不少,深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保证校对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学校文学校对都有哪些工作
为保证校对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出版印刷错误,提高校对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明确校对目的
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二、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书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三、遵循校对的程序,交叉三校制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四、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2.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3.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4.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页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书号、年月期号。
校对文字时,有什么好办法
何止是看一篇文章,何止是挑错别字?我就是做这个的. 一本合格的书籍就要至少校对3次(校一次,印一次样本,反复三次),从标点到样式,烦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