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辨别甲骨文的理由
甲骨文的作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故凡遇大版牛骨刻辞须谨慎.如英国驻安阳长老.
辨认甲骨文有怎样的窍门?
网摘:“即”和“既”的形义音相近,在使用中容易出错。如果我们弄清楚先人是怎样造这两个字的,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即,古文字“即”左边的“皀”, 好像是一个高脚盘中盛满了好吃的东西,还冒着香气。林义光《文源》:“卩即人字;即,就也。像人就食之形”;“即,食也”。即,是人就食的意思。 从古文字形体上看,“即”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左边是一种用来盛食物的容器,里面盛满了食物,右边是一个跪坐的人形。“即”就像一个人准备吃食物的样子,本义是“就食”。 要“就食”,必须走近食物,所以引申为“走近、靠近、接触”之义,如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后来,“即”字的意思越来越丰富,可以表示“到,开始从事”之义,如即位;可以表示“当下,目前”之义,如即日、即期、成功在即等;还可以表示“就着(当前环境)”之义,如即景生情等。另外,“即”还作“就是;就;便:”讲,如“荷花即莲花、非此即彼、一触即发、招之即来、闻过改之”等。“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但在现实中未发生。 总而言之,“即”组成的词语,意思大都和它的本义有关,“走近、靠近、接触”也好,“到,开始从事”也罢,要做的事情实际上都还没有发生。 “既,小食也。从皀,旡(jì)声。《论语》曰:‘不使胜食既。’”根据小篆的字形,许慎认为是“小的食物”。依据甲骨文的字形,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既像人食既。许君训既为小食,谊(义)与形为不协矣。”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契文像人食已,顾左右而将去之也。引申之义为尽。” 从古文字形上看,“既”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一种用来盛食物的容器,右边是一个跪坐的人,头向背后扭转,不再看摆在面前的食物,表示已经吃饱了,准备离开,所以它的本义为“吃完饭”。 “既”的引申义泛指“完、尽、结束”等义,如食既等;后来又虚化为副词,表示“已经”的意思,如“既成事实、既得利益、既往不咎”等等;又作连词,跟‘且、又、也’等副词响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表示并列关系,如既高且大等;又表示推论因果关系,既然,如“既来之,则安之”。 由此可见,“既”组成的词大都和它的本义有关,表示事情已经完成。 即(jí)字的右半部分(卩)是两画,读第二声;既(jì)字右半部分(旡)是四画,读第四声。这纯粹是一种巧合,但却不失为一种识记这两个字读音的窍门。
甲骨文怎么认?还有小篆!
小篆的认法相对简单 因为异体字较少 较为规范 只需记住典型偏旁部首 另外一些与楷书差别比较大的字要特殊记 如奉 奏 春 秦 泰这几个字头楷书相同 篆书就完全不一样 建议看看许慎的说文解字 甲骨文相对小篆就复杂很多 不是说字形复杂 而是说很多字有多种写法 偏旁部首的安排很多与楷书不同 建议看看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多写几遍联系字形 能记住一些基本符号 在此基础上多读拓片 就可以记住一些常用字 俺感觉学甲骨文比学外语容易多了
甲骨文的识别有什么意义?
对于语言的识别等同于对那个时代的解读,若能真正识别甲骨文,我们将对当时的社会形态等有所了解
辨认甲骨文金文
都是秉字.像手持禾苗.
识个甲骨文.
抗狗奔盛辟,振茂尚气孝,龙纹露XX,辟缘蒲清X
求帮忙辨认一个甲骨文
是“静”字.看L17878 好像图片小了点.左边数第一行第六个.右边数第一行第二个.这不是甲骨文,是篆体.
甲骨文汉字对照
应该叫:甲骨文识别!
甲骨文的文字识别有什么意义
1、远古的历史是用这些甲骨文记载的 2、文字的起源、本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