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课文的技巧是什么?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发掘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泊来,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天才。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许多国家的语言,用的便是朗读的方法。他即使阅读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一直念到深夜。听说,希泊来数次被房东赶出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每一种外语,他都仅用了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这种设计和处理。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 朗读就是出声地读 目的是传递信息,字、词、句、章都是朗读的对象,只是把无声的字词句章转换成有声语言。 评价一个人朗读水平的好坏就是看他这个转换是否正确、清晰、完整。读准声、韵、调,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颠倒语序、语调平稳。 朗读就是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不仅再现文字,甚至标点符号、行文格式、表达的内容都要再现出来。 朗诵属于艺术表演 朗诵是创造是艺术再现。朗诵是依托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二次创作。 朗读强调的是忠实于原文,朗诵则容许朗诵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手段及其它声音形式,比如音乐,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和形象。 抒情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适宜作为朗诵的文本,另外,朗读考虑的是让听众听清楚,朗诵考虑的是让听众受感动。 ======================================= 首先要吐字标准,清晰,流畅,不能磕磕绊绊。这是最基础的要求。其次是语句的间隔,停顿,要注意呼吸与朗读的协调,不要一口气读完。然后是感情的流露,这要结合文章的基调来决定情感的表达,不能读的干巴巴的。还有语句的抑扬顿挫,比如赵忠祥,任志宏,他们成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归功为朗读的抑扬顿挫。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如果理解不到位,以上所说的也只是空中楼阁,不能起到根本作用,只有建立在对主旨的深刻理解上,各项建议才能发挥作用。
小学最适合朗读的课文
那些写景色的课文是最适合朗读的,故事情节比较强的对话较多的适合分角色朗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朗读课文的好习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针对种种弊病,我们试图分析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朗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朗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常见弊病及成因分析 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针对种种弊病,我们试图分析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朗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朗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常见弊病及成因分析我们就小学生的朗读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小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1.朗读时“多字、漏字”;2.朗读时“唱读”;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4.速度过快,无品味。我们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在朗读时的注意力、预习时间、内容理解程度、停顿划分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归纳出这些朗读弊病产生的原因。(一)朗读时“多字、漏字”。1.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2.学生读得少,不熟练。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指名读课文时,经常出现种情况。(二)朗读时“唱读”。1.学生对感情朗读的方法不够理解,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2.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三)“一字一顿”速度过慢。1.学生在朗读时的构词能力不强,导致语法错误。难以知道在什么地方顿2.在低年级时养成用手指着读的习惯没有纠正。(四)速度过快,无法品味。1.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只求速度,不求理解。2.品味朗读指导不够。在成因分析的时候,我们觉得许多原因是肯定的,如朗读时“多字、漏字”肯定跟学生读得少,不熟练有关,碰到这些情况,我们就没有再去用其他一些方法进行测量,这样做,也许会影响到成因分析的科学性。根据朗读弊病的成因,选择相应的改进方法我们在设计改进方案的时候,对可能存在的朗读弊病设计了以下几种改进措施:一是端正学生朗读的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读、多读”的习惯。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三是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四是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中品味。这四种措施我们是根据一般的朗读指导制定的,根据学生不同的朗读弊病,我们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一)朗读时“多字、漏字”。为何有些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多字、漏字”现象呢?我们针对造成这一病的两个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办法。其一,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对此,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评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评”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评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断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学生会听得很认真,特别会用心记,不但可以将他们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而且自己朗读“多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其二,读得少,不熟练。对此,就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教师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二)朗读时“唱读”。要防止或纠正唱读,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应做到:1.多作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模仿。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齐读应安排得少一点,再少一些,我们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的欲望,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三)“一字一顿” 速度过慢。学生一字一顿地读,是因为教师范读太少,尤其是教师没有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到句中大停顿与小停顿。要防止或纠正这一错误,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要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3.我们教学生一点方法,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四)速度过快,无法品味。学生朗读速度过快,特别是在背诵课文时,速度尤其快,针对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我们做到了以下两点: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怎样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共有三步曲: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 首先,初读文章,要把文章中的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音查字典;接着,熟读文章,达到流利;最后,要把文章读出感情.有感情,就是要求声音做到抑扬顿挫,同时要融入自己的丰富情感.这一点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才能做到.这是最高要求,也是最难做到的.做到以上三步后,想进一步自如发挥水平,最好照着镜子朗读,可以面对自己的表情,及时纠正自己的表情. 总之,熟能成诵.多读多练,祝你进步快!
怎样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段目标”里,对初中的朗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要求,虽然不长,仅有17个字,但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要求,通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达到朗读的三个标准:(1)朗读课文要发音准确;(2)朗读要流畅,不能够有不合适的停顿和语病;(3)要带着感情读,读出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从中学语文教师培训的情况来看,初中的语文教师普遍反映,教育学生准确地朗读课文比较容易,教育学生流畅地朗读课文也不是太难,最难的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问题。1、要选择合适的课文加强训练世界是相对的,绝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一些貌似一样的事物,认真地看下去,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点,甚至是千差万别的。初中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很多,但是并不是都适宜朗读,有的适宜朗读,有的比较适宜朗读,有的不适应朗读。适宜朗读的课文容易读出好的效果,比较适宜朗读的课文朗读起来也不难;不适应朗读的课文难以读出好的效果。
小学生怎样朗读好课文?
小学只要咬准字因,说话清晰,读的通顺就是好的朗诵了(当然,读的让人能共鸣,(激情 就最好了
浅谈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开全部
张洪靖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本、理解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导其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思考。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唱读现象尤为突出。新课标里明确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主要方法。可是对于县城的孩子们而言这却成为了阻碍。究其原因,一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导致他们本身的普通话不标准;二是,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落实和做好它;三是,鉴于年龄特征的局限性,孩子们还难以将文本与情感相融合,并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采取了许多措施。首先,我在语音语调上纠正他们普通话发音上的不准,改掉地方口音过重的习惯;其次,尽量少地安排学生齐读,多安排个性化的阅读,让他们从中明白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表述同样的内容,给人传达的意境也会大有差别;第三,我常常让学生合上书本,看我情感充沛、表情丰富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聆听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第四,我甚至教授孩子们一些琅琅上口的歌曲,采用独特的“音乐迁移”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唱”也是一种“读”,从感受歌词的美开始,感受诵读的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而这一方式,也正是我在一线教学中所发现和总结的纠正唱读现象最有效的方式。 譬如北师大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有一篇主体课文《国徽》,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文简短凝练、通俗易懂,却字字句句饱含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情况下,通过培养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和丰富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本后,我播放了一段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简洁而明快的旋律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共鸣。此时,我再口口相授并加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歌词所表达的强烈意境。通过借助孩子们对音乐的天生的欢迎和喜爱的心理,将歌词所表达的意思与文本巧妙地联系起来,尤其是歌曲的最后一句“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 同文本的最后一小段“我看见,我们的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意境出奇的相似,有通感之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两种相同的情感包围,再读文本,对于祖国的那种纯粹而强烈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来了,对于理解文本、体会文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如今,孩子们的唱读现象已大有改观,有些甚至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语感也出来了,为其语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自身条件,这让我颇感欣慰。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个纠正控索的过程,可算作一个广义上的“教学科研”活动,也许它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恒心和耐心去潜心研究,将其升华为狭义上的“教学科研”活动,从而更好更专业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是谁说过,教师的情怀里总是饱含更多的深情与责任。也许我只是如一颗尘埃般渺小,但我会把这有限的知识投入到无限的生命创造中去,在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出温暖的花。也会一直保持一颗积极勤勉乐观的心,一路播洒知识的种子,等待它繁花似锦、硕果满枝,诗满人间,爱满人间!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具体一点
1、首先要根据文章主题和感情基调确定你朗读的感情基调 2、感情基调确定语速,重音、 3、然后节奏划好,字正腔圆即可.
如何让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学习语文中有着特
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课文语言、内容的功能,又有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朗读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充分表明了朗读的重要性。
要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只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才能有语气、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如果字音还读不准,还
不知道在哪里断句,学生就不会读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体会。在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时,对于一年级学生特别要注意:(1)、停顿。朗读中的停顿主要分
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即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的短暂停顿。(2)、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
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我认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且为学生树立了样板,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教师可以分析,讲解,但对于朗读时语言的轻重缓息,
光靠讲解,学生仍不明白,而范读则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到了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来。范读,最好是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使学生
听到声音,看到神情,较之听录音效果强得多了。
2、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可
以用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拟情境,用音乐烘托渲染情境……学生进入情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
3、品读与评读结合。
自读品味,听读评议。自读时,品味意境,找到感觉从而读出感情;听别人朗读时,可以与自己的体会相比较,指出理解上的正误与表达上的得失,从而找到朗读的正确形象。
4、注重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学生朗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读的更好,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到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5、指导读好重点词语。
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中有含义较深的词语,读懂并读好这些词语才能读好整句话。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方法(一)借助动作,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方法(三)借助图片,
当然,在教学实际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朗读,把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实在实处,落实在每一节课,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恰当地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师生对读,问答读是一种效益较高的朗读方式,教师可与全班学生对读或问答读,也可以和一个学生、几个学生对读、问答读。问答读,由教师提问,学生用朗读方式
句,学生读分述,具体描写部分,在这种朗读方式中,教师的读,起到提示,创设情境的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指导。
分角色读,是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分角色朗读,既可在指导的初始阶段,体会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
又可展示和检查学生朗读的效果。分角色朗读,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同学或男女同学集体朗读某个角色的语气,教师也可参与充当某个角色,并可互换角色,反复练
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总而言之,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无论指导正确地读还是流利地读,都需要反复练习,因此课堂上要多读,才会使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从语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朗读首先要正确。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
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朗读正确,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
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要读得正确,必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
词读一个词,
看一句话读一句话。
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
眼睛就看到下面
一个词甚至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话。
三、朗读速度要适中。
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停顿,
标点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
它表示了句子的
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
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
正确
的
读出标点的停顿,
可以帮助理解词句的结构、
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
去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外,在读完课题后,也应稍作停顿,再读课文,每个
自
然段间也应有停顿。
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如果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
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
读一定要边读边想,
可以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
也可以在读完课文后自己
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通过在读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
五、会适当运用朗读技巧。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是朗读好的基础。
但是,
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
解的东西正确的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
思想感情的水平。
所以,
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1.
语调。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
点、
高一点、
低一点、
重一点、
轻一点„„就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情感:
犹豫、
坚定、高兴、悲哀、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基本语调——基调。如《祖父
的园子》的基调是欢快喜悦的,
《慈母情深》的基调是深沉、辛酸的,
《桥》
的基调是激昂的。同一篇课文,不同部分、不同句子的语调也不同。
2.
速度。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朗读的速度。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
容要读得稍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课
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
3.
重音。
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
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
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
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
但在表
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
句轻柔。
4.
停顿。
这里说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顿。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一
种特殊意义,
可以延长和缩短停顿时间,
还可以不按标点停顿。
在表达复杂的思
想感情时,为了增强感染力也可以变化停顿时间。
有感情朗读课文。(切记朗读时拖长腔、随意断句,没有情感,
跳着读)
2
、
复习第
4
单元
(
89
——
100
)
生字。
(达到会写、
会认的程度,
注意占格位置,书写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