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名巧马钧发明了什么?
马钧被称为“天下之名巧”,一生中有许多发明创造,最突出的有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改制诸葛连弩、发明龙骨水车、轮转式发石机、水转百戏图等,对科学发展和…
马钧发明的是什么?
马钧发明了很多东西,主要有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发明龙骨水车、轮转式发石机、水转百戏图等,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据考证,指南车为三国何人所造?
马钧,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流水作动力,可连续自动提水,操作方便,效率大增。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由于他在机械制造方面造诣颇深,在当时被誉为“天下名巧”。 指南车至晚在西汉时已出现,东汉时张衡再次制造,三国时已失传。马钧担 任给事中时,一天在朝房里,与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辩论,谈到了指 南车。高、秦认为,古书上关于指南车的记载是虚构的。马钧则坚信古代有指南 车,只要肯钻研,是可以造出来的。但他遭到了高、秦的讥笑和挖苦。马钧反驳 说,空口争论,不如试制一下容易分清是非。于是,高、秦奏准魏明帝,下诏命 马钧造指南车。经过钻研,他果然制造成功,以实际成果结束了这场争论。从此, 全国都信服他的智巧。
《马钧传》介绍马钧在科学技术革新的5个贡献是什么?
是以下五个,希望对楼主有点用吧. 1、马钧改革织绫机,提高生产效率. 2、马钧制成指南车,“天下服其巧矣”. 3、马钧创造翻车(龙骨水车),“其功百倍于常”. 4、马钧改造“水转百戏”,丰富文化生活. 5、马钧改进连弩、发石车等兵器,在军事技术上作出贡献.
关于《青玉案》的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赏析一】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此义正可参看。(周汝昌)
【赏析二】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花干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宝马雕车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但这里主要还是为了渲染气氛,所以,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具体描绘,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乐着,“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这里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寻找的。那么他所要寻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她干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赏析三】
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名作,它以寻找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词的上半阕极写元夕之景:千万灯树如火花竞放,似繁星雨落;街上徜徉着宝马雕车,空中飘散着凤箫清音;各色各样的灯在夜色中回转翔舞……然而,这一切并未打动作者,他无暇欣赏、流连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他要寻找自己的情人。情人在哪儿呢?下半阕笔锋一转,由景写到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然而,这些穿着节日盛装的美人,都不是作者所要寻找的,他焦急万分:“众里寻他千百度”,但还是没有找到。“蓦然回首”,啊,终于看见了:站立在灯火零落,清冷僻静之处的,正是“那人”!词到此戛然而止,而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所创造的意境,却引人深思。
也许有人会问,“那人”为什么不加入狂欢的行列,却独自在“灯火阑珊处”呢?表面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词,然而,词中似有更深的含义。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南,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作者,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不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吗?同时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陆游《追感往事》)在这首词中,作者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的谴责,又有“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同上)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徧,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正是“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元夕》在“比兴”的运用上,很有其独到之处。前人运用“比兴”,多是在抒情之中,或者记叙描写之中,以词的某一部分为兴辞。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的是作者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当时他正在贬滴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显然是有寓意的,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表现了一种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这句词中的“雨”,暗喻着人生的升沉、坎坷,已经超出了自然雨的含义。但这还只是取全篇中的一部分作为“比兴”的寄托物。《青玉案·元夕》则是以整首词所构成的完整形象来暗含作者的寄托,从元夕盛况的描写,到“那人”的出现,句句写的是元夕寻人,形象本身是很完整的。作者从中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陈廷焯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白雨斋词话》)这首《青玉案·元夕》,正是这样的佳作。
“举草木鸟兽以见义”(孔颖达《毛诗正义》)是自《诗经》以来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手法。辛弃疾以前的词人,多是举自然景物以见义,如上面所举的苏词,就是以“烟雨”见义。而《元夕》写的则是元夕之夜寻觅情人的事情,这里也许有屈原寻宓妃佚女的影响,不过,却从屈原的神游世界,降落到了人世间。辛弃疾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件平常小事的描写,创造出“函盖万有”(翁方纲《神韵论》)的境界,,不仅扩大了“比兴”的范围,而且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在《元夕》中,诗人描写了节日之夜的热闹景象,描写了“他”苦心寻找情人的过程,但当意外发现情人后,便戛然而止,对“他”和“那人”的情怀,却“不著一字”。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词的境界超出了具体事件的描绘,飞腾出去,达到了“函盖万有”的高度,不仅把诗人千头万绪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也能使不同的欣赏者,得到各不相同的感受,正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李淮芝)
李商隐–中元作的解释
1、首先介绍原诗内容:
中元作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2、词语解释:
①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唐时中元节大设道场。《旧唐书·王缙传》: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盂兰盘。又设高祖以下七圣神座,备幡节龙伞衣裳之制。是日排仪仗,百寮序列于光顺门以侯之。
②绛节:使者所持的红色符节。宫国:即宫中。宫,全唐诗校:“一作空。”
③上清:此指宫中。据道经,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
④条脱:女子腕钏,俗称手镯。《真诰》:萼绿华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并致火浣布手巾一条,金、玉跳脱各一枚。须:全唐诗校:“一作虽。”
⑤《世说新语·假谲(jué)》:“温公(峤)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丧乱离散,惟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日:‘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云,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馀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句谓不能如温峤之明媒正娶,结为佳偶。
⑥省:记。雨:取高唐云雨之意,指交欢。
⑦迷路:用刘晨、阮肇入天台迷路遇仙女事。花:喻指所恋之女性。
⑧有娀:国名。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⑨鸩:恶鸟。《离骚》:“吾令鸩鸟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青雀:西王母信使。
3、诗意解释:
据说这首诗有这样的背景:一位与李义山青梅竹马少女,聪慧美丽,被选入宫,竟随公主入玉阳山灵都观修行,得法号宋真人。李义山借中元节法会的机会,去灵都观见到了她,于是写下此诗。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来自道教,是超度孤魂野鬼的日子,俗称鬼节。
首句“绛节”指帝王、仙君的仪仗。“上清”借指此行的道观吧。头两句是中元节去道观参加法会的情景。
次联用了两个典故:首先是道教仙女萼绿华恋上羊权,偷偷来与幽会,还赠以金玉条脱等信物。后一个,则是说,温峤的姑姑托他找女婿,他自己想娶,就虚以他人名义以御赐的玉镜台为信物定下亲事,最后娶得表妹。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女追男,一个是男“骗”女,但都是欢喜收场。接下来,“曾省惊眠闻雨过”,据说是用高唐赋巫山神女的典故,“不知迷路为花开”,则是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两句字面上的意思十分优美,似乎有人也认为没有用典,但从整首诗的写作方法和背景看,应该是用典,否则“隐喻的线索”就断了。
这四个典故的共同特点,都是极尽浪漫而且有理想化结局的仙-人恋情,这与前面所说的故事背景吻合,也看得出义山心里这段情是多么的超凡脱俗。
再看最后两句:“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有娀”是个遥远的国度,屈原(离骚中)曾经幻想以“鸩鸟”为媒,求有娀美女而无法得愿;瀛洲更是遥不可及的仙人居所(暗指上清宫),神鸟“青雀”会不会有办法做媒呢?
稍加想象,这是一段纯洁而凄婉的爱情故事。浪漫的七夕刚过,李义山辗转得见少年时的梦中情人,其人虽在,却已经犹如人仙殊途,他也许在感叹,自己得不到仙女的“金玉条脱”,也拿不出那让人无法抗拒的“玉镜台”,其人虽在,却人“仙”两隔,只能朝思暮想,梦中幽会,寄希望于“神鸟”出现了。
4、作者介绍: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
人生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清明上河图名画的简介是什么
作者:张择端
字正道,东武(山东省诸城市)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读书,到京城汴(今河南省开封市)游学,后学习绘画,擅长界画,尤喜画舟车、市桥、廓径,自成一家。作品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传为他画的《西湖争标图》。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为宫廷翰林待诏。明王梦端《书画传习录》说他“性习绘事,工于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迳别成家数也”。“写有《清明上河图》”。本图无作者款印,一般认为出自张择端之手。图中画宋汴梁的都市生活万象。首段描写郊原景色。枯树草桥行旅不绝。中段描写虹桥之景。大船两艘穿过虹桥。桥头摊商栉比,行人云集。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作坊医家,人物众多,街头繁华。全幅场面巨大、结构严整、笔法细致,是历代流传有绪的名画,画后有金张著等十三家题跋。并有“李贤” 、“娄东华沅凿定”、“华泷番定”、“陆丹叔氏身长笈之印”等收藏印六十七方之多。
《清明上河图》简介
宋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
北宋朝,汁梁城,百工业,最繁荣;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
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工;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
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
人物画发展到北宋未、南宋初,起了新的变化、那就是风俗画和历史画有了新的发展。风俗画的题村相当广泛,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市街,城郭、货郎、婴戏、仕女、车马、耕织以及村学、村牧、运粮、航船等等。
《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典型环境,描绘出当时各色各样人物活动和建筑、工具等人世风物,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画家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础,对北宋汴梁城的城门和大街,对门外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写。画面上有市街上的各种商业活动、手工业活动、河上的漕运活动、各类人的游览活动等。除了酒楼、药铺等大型店铺外,还有香铺、弓店,处于十字路口小茶铺或酒铺,还有门前挂着“解”字招牌的当铺,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有卖花的、算命的以及各种摊贩等牟均可一一辨认,街道上活动着各种人群,官员骑马,侍者前呼后拥,在人丛中穿过;有的妇女们则坐了小轿。在如此熙熙攘攘之间,有人挑担,有人驾车,车子的样式也不尽相同。河上有人使船,有人游逛,有的在门口凭栏眺窒。这热闹的光景,画家安排得有条有理,杂而不乱,引人入胜,古都风貌,再现眼中。
从构图上,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细有粗,有紧张有松驰;以村郊、河道、城市为主,逐渐铺开,很有层次,村郊是引子,比较简略。进到河边时,便着力描写船舶货运,直到拱桥,形成了第一个高潮。桥上桥下,船上船边,人们手忙脚乱,喧呼嘈杂,十分紧张,过后渐渐转远,结束了中心最重要的一段。从酒楼和桥起,大街直通城内,各种车辆。店铺、各色人等,一步挤一步,一处紧一处,形成第二个高潮。从进城到第二条街,画卷终止。
《清明上河图》在南宋有许多临摹,一两黄金一卷,可见南来人怀念故都的繁华的感情,其意义是很大的。
评说《清明上河图》
“清明”,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按民间风俗,这个节日的主要活 动是祭扫先人茔墓。也有人认为此图”清明”指汴梁外城东郊的清明坊。但一般认为《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兴。
开卷处画汴京近郊,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有往城内送炭的小毛驴驮队。渐次柳枝成丛,嫩绿新发,行人往来,其中有踏青扫墓归来的轿乘队伍和长途跋涉的行旅。中段写汴河,汴河由黄河受水,从西向东横贯汴京城南部,流入淮泗,是当时南北交通孔道,为北宋王朝国家漕运枢纽。画中巨大的漕船,或停泊于码头,或往来于河心,造成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横跨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巧,形制优美,宛如飞虹。这座桥一说是”上土桥”,在汴京内城东角子门外,一说是离汴京外城七里的虹桥,还有一说“上土桥”。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马行人,南来北往。一艘巨大的漕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紧张操作,引来了看热闹的人群,成为全画的珍个高潮。后段写市区街道,以高大雄伟的城楼为中心,两边街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肢店、肉铺、寺观、公廨等。各类商店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等。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土农工商,男女老幼,各个阶层人物无所不备。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所绘什物,都具有典型代表性,时代气息浓厚。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业人员的不同活动等等,描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其反映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彩了传统的手卷形式,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结构严谨。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不惟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线条遒劲老辣,与一般的界面大不相同。
《清明上河图》无作者款印,据卷后金大定丙午(1186)年张著的跋请,得知作者是张择端。卷后其他题跋诗文的尚有金代张公药、王间、张世积,元人杨准,明代李贤、李东阳、吴宽、陆完、冯保等人,说明此图曾经被北宋、金、元、明、清内府和许多私人收藏过,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名迹。
清康熙帝南巡时(1691年),为了显示”康乾盛世”的气派,当即诏令”四王”之一的王石谷绘制《康熙南巡图》,规模宏大,历三年才得以完成。这幅作品似乎共分十三段。笔者早年从事拍卖事业的时候,曾经见过此图的草稿,当时陈列了九卷,每一卷都超过两丈,绘制精细。故宫博物院的杨新先生曾经在那幅作品面前流连再三,据他考证,当为真迹。但是在拍卖的时候,终因底价定得过高而流产。
当然,从笔迹上看,明显是多人所为,其中就不乏王石谷的得意弟子杨晋的手笔。而此时,代笔所为与作伪的事,屡屡发生,也是令当代收藏家头痛的事。据我所知,在中国的拍卖市场,像明清时期的画往往是难以拍卖的,成交率相当低。在这种大气候下,《康熙南巡图》草图的流产,便是不会令人奇怪了。
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宋代的绘画,就会越来越发现他们的价值之大。大概是1995年的时候,在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我曾见过一幅宋代张先的《十咏图》,鉴于宋代与绘画有关且著名的张先至少有两位,而当时的鉴定家,也不能确定这幅稀世真宝到底为谁所作,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宋代的作品,因为后面的题跋为元初大书法家鲜于杼所书,且不管画面是多么的模糊不清,但是鲜于杼的书法,飘若矫龙,就是一件无价值之宝了。但是拍卖的还是绘画作品。而且其成交价是石破天惊,接近两千万。虽然最后只付了一千万多一点,但这仍然是个纪录,谁也无法否认。而同为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作为宋代最杰出的书画作品之一,如果真要融入市场的话,肯定价值连城,至少不会低于一个秦始皇兵马俑。
提到怀素的诗
藏真自序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草书歌行
李 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怀素上人草书歌
王 邕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朱 逵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题怀素上人草书
许 瑶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怀素上人草书歌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钱 起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怀素上人草书歌
窦 冀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麹犹半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吴兴张老尔莫颠,叶县公孙我何谓。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
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
偏看能事转新奇,郡守王公同赋诗。枯藤劲铁愧三舍,骤雨寒猿惊一时。
此生绝艺人莫测,假此常为护持力。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
怀素上人草书歌
鲁 收
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身上艺能无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纵。
有时兴酣发神机,抽毫点墨纵横挥。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
连拂数行势不绝,藤悬查蹙生奇节。划然放纵惊云涛,或时顿挫萦毫发。
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
信知鬼神助此道,墨池未尽书已好。行路谈君口不容,满堂观者空绝倒。
所恨时人多笑声,唯知贱实翻贵名。观尔向来三五字,颠奇何谢张先生。
怀素师草书歌
马云奇
怀素才年三十馀,不出湖南学草书。大夸羲献将齐德,切比锺繇也不如。
畴昔阇梨名盖代,隐秀于今墨池在。贺老遥闻怯后生,张颠不敢称先辈。
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含毫势若斩蛟龙,桽管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望词人皆道好。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紫塞傍窥鸿雁翼,金盘乱撒水精珠。
直为功成岁月多,青草湖中起墨波。醉来只爱山翁酒,书了宁论道士鹅。
醒前犹自记华章,醉后无论绢与墙。眼看笔掉头还掉,只见文狂心不狂。
自倚能书堪入贡,一盏一回捻笔弄。壁上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在身文翰两相宜,还如明镜对西施。三月秋澹青江水,二月花开绿树枝。
闻到怀书西入秦,客中相送转相亲。君王必是收狂客,寄语江潭一路人。
怀素上人草书歌
任 华
吾尝好奇,古来草圣无不知。岂不知右军与献之,虽有壮丽之骨,恨无狂逸之姿。中间张长史,独放荡而不羁,以颠为名倾荡于当时。张老颠,殊不颠于怀素。怀素颠,乃是颠。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负颠狂之墨妙,有墨狂之逸才。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翕若长鲸泼剌动海岛,欻若长蛇戎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兴不尽,势转雄,恐天低而地窄,更有何处最可怜,褭褭枯藤万丈悬。万丈悬,拂秋水,映秋天;或如丝,或如发,风吹欲绝又不绝。锋芒利如欧冶剑,劲直浑是并州铁。时复枯燥何褵褷,忽觉阴山突兀横翠微。中有枯松错落一万丈,倒挂绝壁蹙枯枝。千魑魅兮万魍魉,欲出不可何闪尸。又如翰海日暮愁阴浓,忽然跃出千黑龙。夭矫偃蹇,入乎苍穹。飞沙走石满穷塞,万里飕飕西北风。狂僧有绝艺,非数仞高墙不足以逞其笔势。或逢花笺与绢素,凝神执笔守恒度。别来筋骨多情趣,霏霏微微点长露。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终恐绊骐骥之足,不得展千里之步。狂僧狂僧,尔虽有绝艺,犹当假良媒。不因礼部张公将尔来,如何得声名一旦喧九垓。
怀素上人草书歌
苏 涣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
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忽如裴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
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
西河舞剑气凌云,孤蓬自振唯有君。今日华堂看洒落,四座喧呼叹佳作。
回首邀余赋一章,欲令羡价齐钟张。琅琅诵句三百字,何似醉僧颠复狂。
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
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
怀素台歌
裴 说
我呼古人名,鬼神侧耳听: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
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笔冢低低高如山,墨池浅浅深如海。
我来恨不已,争得青天化为一张纸,高声唤起怀素书,搦管研朱点湘水。
欲归家,重叹嗟。眼前有,三个字:枯树槎。乌梢蛇,墨老鸦。
题怀素酒狂帖后
杨凝式
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
观怀素草书歌
贯 休
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朽。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铁石画兮墨须入,金尊竹叶数斗馀。半斜半倾山衲湿,醉来把笔狞如虎。粉壁素屏不问主,乱拏乱抹无规矩。罗刹石上坐伍子胥,蒯通八字立对汉高祖。势崩腾兮不可止,天机暗转锋铓里。闪电光边霹雳飞,古柏身中鞁龙死。骇人心兮目眓瞁,顿人足兮神辟易。乍如沙场大战后,断枪橛箭皆狼藉。又似深山朽石上,古病松枝挂铁锡。月兔笔,天灶墨,斜凿黄金侧锉玉,珊瑚枝长大束束。天马骄狞不可勒,东却西,南又北,倒又起,断复续。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鎉著枣木槊。怀素师,怀素师,若不是星辰降瑞,即必是河岳孕灵。固宜须冷笑逸少,争得不心醉伯英。天台古杉一千尺,崖崩劁折何峥嵘。或细微,仙衣半拆金线垂。或妍媚,桃花半红公子醉。我恐山为墨兮磨海水,天与笔兮书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常恨与师不相识,一见此书空叹息。伊昔张渭任华叶季良,数子赠歌岂虚饰,所不足者浑未曾道著其神力。石桥被烧烧,良玉土不蚀,锥画沙兮印印泥。世人世人争得测,知师雄名在世间,明月清风有何极。
草书屏风
韩 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怀素诗二首
题张僧繇醉僧图
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寄衡岳僧
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青松。
试拟怀素
袁 旦
乾元上人怀素公,幼而出家万品通。梦裏真如实自悟,乞得草书赛骁龙。
天宝旧臣多零落,精魂觅在华山松。九月西风号长安,一山木叶逞丹红。
上人古寺何寥寥,迎风落叶始知空。是日邀来杯中友,石几高槐败壁东。
座中之人皆能饮,十斗神旺脸彤彤。齐拥僧人书草字,共续残诗忆张公。
老僧俨然捉紫兔,默忆千载发辱荣。倏然纵横一壁间,数声大叫书已终。
友朋匆匆数拭目,神速却怪眼朦胧。始悟草书独怀素,余辈列之远难同。
草笔何如类篆迹,直入商周扛鼎铜。更有转运疾雷电,雷电运转摩苍穹。
僧人蕴藉弃秃笔,便觉颓然老龙钟。入座慷慨复劝酒,仰观天际几飞鸿。
客友写诗叹绝伦,皆曰方才与暝通。客乎僧哉相籍枕,千秋荣辱一梦中。
何谓“潇湘八景”?
潇湘即湖南
潇湘八景
关于潇湘八景,众说纷纭,有说分布在长沙,也有说分布在湘潭.其实潇湘八景应分布在湘江中,下游.
潇湘八景是湖南风景之冠,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称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湖南度过了一段长时间,他对湖南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感情,公元1080年他在长沙得,<潇湘八景图>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随即他以八景图为素材,并结合自己的体察,借神来之笔,遂作<潇湘八景>诗并序,抒钟爱之情,传山水之美.
潇湘八景,相传为满湘一带的湘江流域八处住胜。为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中所描述。历代皆有才子追和。
潇湘夜雨——永州城东
湘水在永州境内与潇水汇合以后,称为潇湘。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观。“涔涔湘江树,荒荒楚天路。稳系渡头船,莫教流下去。”(元揭奚斯)凄凉而无助的心境,就像夜雨本自一样哀婉缠绵,千百年来,人们所钟情的不知是山河的夜雨还是心灵的夜雨?
平沙落雁——衡阳市回雁峰
潇湘自永洲下泻数百公里,到达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
“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应怜归路远,不忍更南飞。由干古人地理思维的局限性,误以为雁到衡阳不再南飞。当北方天气转冷,雁阵南行,南方则秋风送爽 艳阳高照。旷野平沙,芦苇丛丛,常常引采雁阵栖宿。好一幅秋雁戏沙图。
烟寺晚钟——衡山县城北清凉寺
湘江又北行北公里,经过佛教胜地南岳衡山。晚来风急,万物入眠,唯寺内报时的古钟,不时敲出悠扬宏亮的声音。江舟中的旅者在这种钟声中系舟或者远行。
山市晴岚——湘潭与长沙接壤处的昭山
湘江由衡山北行150余公里到达昭山。紫气缭绕,岚烟袭人,云蒸霞蔚。一峰独立江边,秀美如刚出浴的仙子。
江天暮雪——橘子洲
橘子自古为长沙名胜,东望长沙,西瞻岳麓。当大雪纷飞,白雪江天浑然一色,世间万物寂寂无声,江中商船落帆泊岸,雪光上的暮色烟雾一样漂浮不定,人的心情也就格外地清冷,思想随着雪花飘舞,那种清凉的悠闲也许是最接近冬雪本质的悠闲。
远浦归帆——湘阴县城江边
从橘子沿江北去,约远70公里,便到湘阴。每当黄昏,远山含黛,岸柳似烟,归帆点点,渔歌阵阵,等待归船的渔妇和企盼宿客的青楼女子站在晚风斜阳中,衬托出一片温馨怅望的繁忙景象。
洞庭秋月——洞庭湖
由湘阴北去,便是一望无际的洞庭湖。秋天的夜晚,月色如银,天空不杂任何痕迹,八百里湖面,碧水如镜,风息浪静。天空和湖面相互映照,月光和湖光相互交融,泛舟湖上,则别有一番情趣,登上君山或者岳阳楼,想必又是另一种情怀。
渔村夕照——西洞庭桃源武陵溪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说“武陵人捕鱼为业”。武陵人因为捕鱼,而发现了桃花源,世人所居住的渔村也就成了文人墨客所憧憬的地方。白天,渔人撒网洞庭;傍晚,收拾渔网,提着肥美的鲜鱼,在夕阳的晚唱中踏着渔歌回家
渔村夕照:柴门半掩冷榛苔,时见沙鸥隔暮来,唉乃一声犹觉远,舟人负篓卖鱼回。
山市晴岚:清泉石上叶沙沙,童子桥边嗅菊花;欲向林深荆楚地,愿随青鸟去仙家。
平沙落雁:十里烟波一望中,锦鳞褐羽各飘蓬;闲来只影立沙渚,清淡何如垂钓翁。
远浦归帆:芦荻飞花堤上烟,云帆尽在有无间;相传采石蓬山子,乘兴归来八月天。
洞庭秋月:秋水溶溶月影深,中宵有客坐鸣琴;清风吹彻余温去,尚遗浮云一点心。
烟寺晚钟:青灯院落旧烧薪,栀子香椿俱覆因;僧客未生流泪眼,空山愁杀古今人。
江天暮雪:望中粉絮暗乡台,天地声音心有思;遥问郎君存酒未,雪中买棹或云痴。
潇湘夜雨:孤馆雨涟涟,虚卧课书素枕寒;烧入金蟾待明日,落花流水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