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口才最佳方法)

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口才最佳方法)缩略图

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1、赏读与创设情境

赏读,即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5、评读结合,促进发展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脱脱地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因此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语”与“文”的关系,驱除“重文字轻语言”弊端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和影响,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怎么 练习 朗读呢

怎么 练习 朗读呢

注意咬字清晰准确,语调要有高低起伏,但不要过于夸张,注意重音轻音,语速平缓,不要一口气读,适时的停顿,(注意标点时的停顿),不要结结巴巴,眼睛比读的看的快一点,(最好在读之前先粗看一遍,把不会读的字弄清楚,读不顺的,在心里先默读几遍),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最好的,不要连续读同一篇文章.

如何训练朗读水平

如何训练朗读水平

加强朗读训练 提高朗读水平无为官镇中学方克晶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一可见,朗读训练一出之于口,人之于心一不仅有利于语言学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实施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一、准确认读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词义)是朗读的基础。用普通话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掉字是最起码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勤查字、词典的习惯,对拿不准的字音,不太理解的词义随时注音、释义,为放声朗读扫清字音、词义的障碍。二、把握基调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中心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读出文章的内涵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如何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语文教纲》明确指:各级阅读教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充读,读整体知,读所悟,读培养语,读受情熏陶着名特级教孙双金曾指:书声琅琅应堂课首要特征由见朗读语文教重要位,何阅读教培养朗读能力呢?现结合教实践,浅谈几点做

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渲染提倡放性朗读

指导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境,入境始亲朗读教十注重创设情境,文字符号变、具体形象,让全位直接知思维,进入形象化、染力场景,使由旁观者变局者,亲近物,知事物,接情朗读做准备种情境,情朗读水渠教课文<>,我准备几鹌鹑鸟蛋,让其孩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观察触摸,孩知道鸟蛋圆圆,滑滑,孩兴趣浓厚,愉悦积极朗读,都朗读鸟蛋,情色彩非位. 二、角色表演朗读,借助物作、悟理解课文 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朗读兴趣,通进入角色,使情与文事融体,读各种物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教课文《坐井观》课,我让孩角色充青蛙鸟,进行交流,让产身临其境真实扮演青蛙同读知、愚蠢语气;鸟则读讲道理、笑青蛙知着急语气同物语染着,同读我口渴,飞百,找点水喝边际,孩用手比划着,班同受特别,都伸舌同读我坐井,抬看见,井口,我错家都青蛙知笑扮演青蛙同听鸟跳,举惹家哈哈笑同纷纷举手,争先恐表演朗读见角色表演朗读仅能激发同朗读兴趣,能收教师讲解所达教育效 三、充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低级模仿能力强,借助童优点,指导朗读教,坚持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指导朗读贯穿全部教程,充发挥教师示范作用低级习朗读习语文始阶段,幼知,理解能力差,所,情朗读童说难,需要教师确、耐指导、范读,教给读,逐步培养朗读能力,高级阅读打坚实基础教,教师必须做用普通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清平翘舌、音字及变调、轻音、化音;其,教师范读要注意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停顿,让孩教师范读体逗号停停,句号换口气停顿例,教《黄山奇石》课,句比较,教师范读要意识朗读词与词间自停顿,闻名外/黄山风景区//我安徽省南部间,快掌握朗读停顿,确朗读除外,教师应该读文章情色彩要读形形色色物形态,千姿百态自景色教《师带领我找春》课,读我园,桃树已经粉红色花,微风吹,飘着股清香……篇文章字行间充满赞美情通师绘声给色范读,带入春美妙情境,达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目教《纸船风筝》,先让听师配乐范读,边听边受文章所表达伤情文章悲伤情基调点滴认识,再让照朗读,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较效教,教师应明确,范读引路已,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让机械模仿,千读者千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入境入情情自,按朗读 四、挖掘重点字词,读真情实 良课堂气氛仅仅激发朗读愿望外条件,自想读,情想表才能读真情实,体课文语言文字美促使读课文内力《窗前气球》文,课文讲述科利亚传染病能外,没朋友陪伴,孤单,奈,真没意思我首先让孩进入情境,假传染病,没朋友陪伴玩耍,情何?想些?让孩充体受,我让孩抓住重点字词朗读,静静躺床—–静静;呆呆望着窗户—-呆呆抓住些重点字词朗读,孩读伤,孤单,奈,几孩哭,知觉自觉自体验融入朗读,读情真实挖掘重点字词,体语言文字精妙,使孩体文情,或激昂、或悲壮、或含蓄……准确握文字情变化,融自理解于朗读,才能读真情实 五、种朗读形式运用,训练朗读技巧 能准确指导朗读、激发朗读情,促进朗读训练,教师预设丰富彩朗读式,课堂朗读愈,越能同形式练习,朗读水平亦更高别读朗读程教师解课文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读进行纠、讲评自由读节课间毕竟限,自由读弥补缺憾给间、自由,让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情反复试读体,受集体约束火车读,篇课文由几同接着读式教师指名同读,读途没段结束,再指定同接着读种读唤起同注意力,同充满趣味性齐读齐读营造热烈课堂气氛,能体现班级精神风貌齐读则课收尾阶段,细品味课文内容进行《北京》课,前四自段都介绍北京美丽,自段总结课文北京真美啊!我北京,我北京首都!齐读则表达赞美北京、热北京声默读,助于思考……,教师要精设计朗读训练程,科合理选择每环节读形式,让各尽所能要我教师能够确认识朗读教,提高自身朗读水平,科进行朗读教,使师朗读具声情并茂节奏,谐婉转韵律,呈现作品声音美、神韵美,达炉火纯青境界,能语文教奠定牢固基础

怎样加强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之一,学习语文也是训练口才和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学生能直接而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也可以领略文章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深入理解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从而提高自己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同时,朗读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和检查讲读效果的一种良好方式。朗读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一、目标要明确,有的放矢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二、方法要灵活,形式多样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为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为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三、过程要合理,循序渐进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即顺畅朗读,最高要求即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口齿清楚、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速度适中、完美和谐。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时,自然就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这是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

怎样训练朗读技巧?

熟读成诵

求一些朗读的练习稿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美]奥格.曼狄诺 文章你可以BAIDU,优美朗诵版式可以通过土豆网等搜索.推荐原因:内容很激励人,意义深远.建议练习口才方法:1)把内容搜索到后自己练习朗诵.每天固定某个时间段练习为佳,但要坚持至少21天以上.2)同时听网上的朗诵版,可以间接增强自己的语感.

浅谈如何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每个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合理确定课堂训练目标;从小处入手——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 大处着眼——抓训练目标的确定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陷入盲目性、随意性,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朗读训练也是这样,必须先确定目标。每一篇课文,每一课时,都有不同的朗读目标,我认为讲读课文一般第一课时的朗读目标要做到“准确朗读”,即读准字音,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句段分明、停顿恰当;第二课时,朗读目标是“流利朗读”具体能达到语气流畅,语速恰当,能对作品的基调把握准确;第三课时的朗读目标是“表情朗读”这是在对课文有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声调、音量、语速、停顿等变化较准确地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做到以声动人,以情感人。师生明确了目标,有的放矢,进行“测标”。

二、 小处入手——抓朗读技巧的指导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根据“实践第一”原则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更要注意因文而异,适时,适度在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上给予指导。

重音是体现文句意思的重要手段,一个句子中的重音位置不同,它的意思也不相同。如“这是一支笔”表示(指这一支,不是那一支),“这是一支笔”(是一支笔),“这是一支笔”(不是几支笔)。“这是一支笔”(强调是笔,不是其它东西),同样一句话,重音处理不一样,就体现出不同的意思。重音应该怎么表示呢?最常用的方法是气息强些,音量大些,声势足些,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内涵的丰富性,因此,重音表示的方法也呈多样性,有的可以加强音量,适当拖长音节,一字一顿,有的也可以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达到目的。

朗读时语调是表达句意和情感的调子,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来决定的。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要指导学生用悲壮的、激昂的语调来读,从而体现五壮士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

语速和表达思想感情也有密切的关系。它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决定,文章不同,语速也不同,即使同一文章,因内容不同速度也有快慢之分。如《麻雀》一文“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如何训练孩子朗读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低年级处于朗读的起步阶段,肩负着达到朗读训练目标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双重任务,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选择科学的方法,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训练,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学好语文这座大厦打下扎实的根基。下面就我几年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谈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牢固掌握汉语拼音,做好朗读准备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这主要是让小学生在学好汉语拼音以后,利用它来识字、查字典、阅读注音读物,使用它来正音正字,正确地使用普通话交流、朗读。如果学生的汉语拼音没有掌握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连基本字音也无法读准确,更别说朗读了。相反,如果汉语拼音掌握好了,学生朗读起来也会轻松快捷得多。一年级的课文都采用全文注音的形式,这样既巩固了刚学会的汉语拼音,又为正确认识汉字提供了方便。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只要看看头上的拼音就能正确拼读了,达到了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在二年级以后的语文教材中,遇到没见过的生字,也都有注音,满足了学生的朗读需求。由此看来,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学生识字,阅读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孩子刚入学时,教师要扎实抓好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好汉语拼音。可针对拼音字母的特点,多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采用儿歌、童谣、手势等形式,把抽象的拼音字母形象化,趣味化,让孩子牢固掌握汉语拼音,为今后的阅读教学提供便利。

二、梳理学生朗读中的小问题并对症下药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1.朗读时“多字、漏字”;2.朗读时“唱读”;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根据学生不同的朗读弊病,应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一)朗读时“多字、漏字”。

为何有些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多字、漏字”现象呢?我针对造成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办法。

其一,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对此,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评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评”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评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断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学生会听得很认真,特别会用心记,不但可以将他们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而且自己朗读时“多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其二,读得少,不熟练。对此,就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教师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

(二)朗读时“唱读”。

要防止或纠正唱读,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应做到:1.多作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模仿。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齐读应安排得少一点,再少一些,我们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

(三)“一字一顿” 速度过慢。

学生一字一顿地读,是因为教师范读太少,尤其是教师没有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到句中大停顿与小停顿。要防止或纠正这一错误,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要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3.我们教学生一点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

(四)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学生朗读速度过快,特别是在背诵课文时,速度尤其快,针对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我们做到了以下两点: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

三、层层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1)单句训练。先让学生弄清一句话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明白)怎样读才能做到?哪些字要重读?哪些字又要轻读?这就得通过学生的自读与老师的范读相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然后抽生试读,其他孩子评: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评了再读。不断的实践,总结.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多种形式的赛读:个人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既能让所有的孩子参与进来,又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渡。确切的感受到该怎样读出一句话的语气和表达出相应的感情。

(2)分角色朗读。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接着抽人试读,读了大家评,评了又读,然后再抽生分角色读。最后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这样能带动一些弱差生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3)故事表演:这是建立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的,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一片树叶》一课时,我先让大家去记记每个角色说的话,想想每个角色的表情、动作,然后分别选了几组孩子进行表演,请其他孩子当旁白。演了评,评了又演。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演得精彩,逼真,热烈的掌声久久在教室回荡…… 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童话故事中……

“读中感,读中思,读中悟”,朗读教学是贯彻小学语文课堂的主线。让学生具有相当的朗读能力,这也是学生智力当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素质。在朗读指导之外,还应给学生充分多的时间去读,去思考和品味,让学生获得自身内心的真实体验,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一、教师备课要备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备课时,就要把“读”作为一项重点目标来考虑,要重点备“读”。如一篇课文要读几遍,每一遍要用什么方式来读,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读,准备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哪些句段要重点读,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朗读等都要备好。教低年级的教师备课还要备范读,如范读哪些语段,怎样读,为什么要范读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三、教师范读引导

语言文字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媒介,蕴藏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情感、内涵等,往往可意会而难以言传,非得通过朗读体会不可。但是,小学生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又决定了他们对许多课文的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有困惑、有障碍,所以有时候一篇课文已经讲完,而学生仍旧只是一知半解。于漪老师曾说:“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有多深。”教师范读,正是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质朴、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激发和感染。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 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因此,范读是文本理解的一个重要导航。《一株紫丁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崇敬之情。我在范读时,眉眼舒展,始终带着甜美的微笑。此时,我观察到孩子们的小脸蛋也露出舒心的笑容。当读到最后一句“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时,我提高了音调,脑袋也不经意地随着韵律晃动,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眼睛也带着笑意。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所感应,当孩子们捧起课本朗读时,笑意已在眼中闪烁,崇敬之情已在脸上浮现。总之,老师范读时语感要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老师的朗读技巧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得着。老师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入景入情”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扶读”下,就能够把课文朗读得更好。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既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成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也能把教师的情感、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具体、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