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与动物说话的话软件
小动物翻译对话器中文版一款汉化后的软件,这个软件主要用来为有宠物的人士提供跟自己家的动物“对话”、“交流”使用,其实简单来说是一种恶搞工具,谁知道动物听见会有什么感觉,没准会觉得铲屎的疯了,欢迎下载小动物翻译对话器.
动物语言翻译器有吗
有
日本公司推出神奇翻译器 可与14种动物“对话”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著名的玩具制造商Takara公司于日前推出了一种被其称之为“猫语翻译器”的玩具,据称利用这种物品的帮助,人类可以实现与动物之间的交流。此外,据称这种所谓的“猫语翻译器”还可以对多达14种动物的发声法进行分析,然后再将它们翻译成日语,最终实现人类与动物的交流。
Takara公司向外界展示的这款“猫语翻译器”仅有手掌大小,定价为8千8百日元,它拥有一个内置的微型麦克风声音接收器,表盘上是一个液晶显示器,另外它还配有一个单独分离的麦克风,在使用时人们只需要把这个麦克风绑在动物的项圈上,那样动物发出的声音就可以通过这个麦克风传输到内置的麦克风接收器,然后“猫语翻译器”的内部系统就可以将动物的声音转化成日语的信号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最终实现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章田)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人猫交流器怎么玩
1、这是一款另类的人与猫咪交流软件。超过25只猫175种声音,让人和猫咪交流变得更方便。这款软件不仅内置了多种喵星人玩耍、高兴、生气时的近百种叫声,还可以把说的话翻译成喵星语言,只要按下录音键,说出相对喵星人说的话,软件就会自动把这些话翻译成喵星语。
2、人猫交流器分付费和免费两种,付费版本有完整版的猫语指令,下载需要支付人民币。免费版则只有8种猫语指令,如坐下、趴下、站立、跳跃等,只要选择指令,手机就会发出猫叫声。
3、此外,还有个更霸道的功能:把人发出的指令翻译成猫语。软件屏幕上有“长须猫”“小喵喵”“咕噜猫”3个选项,在翻译之前得先确定猫的品种。然后,屏幕中间有个红色按钮,点击一下就开始录音,再点击一下录音完毕,软件会自动把人话翻译成猫语。
4、人猫交流器和狗语翻译器一样,都只是个供人娱乐的小玩具。这类似于市场销售的能说话的机器娃娃,不过是随机播放出已提前录制好的录音。
世界上有没有能让主人和猫咪交流的机器
没有,猫之类的动物没有语言中枢,人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那么既然这些动物没有语言,那么谈何来的翻译机器
动物语言交流器中文版,有鸽子的吗?
有,什么没有
如果,我是说如果,一位野心科学家,发明可以与一切动物交流的机器,动物并听其指挥.问,那位科学家是不
这得用两个方面看问题.就算科学家发明成功,地球动物攻击人类.上个世纪50年代,人类定的目标是征服世界,征服的不仅仅是动物,还有植物和非生命的物体,可想人类是多么的强大,何况现在还有强威力武器,比如原子弹,咱们都看过那么多的怪兽电影,哪一次不是人类赢了,人类是伟大的、强大的.现在更加注重人性,改变目标是与自然与世界和谐相处.假如人类被打败了,退出世界舞台,那么那位科学家何谈称霸世界.
最早的语言翻译出现在什么时候?翻译者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最早的语言翻译出现在 汉代对佛经的翻译;最早的 翻译者是西域高僧
动物靠什么交流
声音是动物通讯中最常见的形式,一只雀形目的新鸟独立生活后会站在某个具体的树枝上不停地鸣叫,以此来告诉同伴自己有了自己的“领地”并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生活在我国云南的长臂猿有时会整群此起彼伏发出呼唤,一是保持群体之间的联系,另外还可让另外的同类群体得知它们在本地区活动并不希望被骚扰和入侵。鲸在海洋深处也能发出一种频率很低的声音,主要用来保持群体间的联系。许多昆虫的声音则比较简单,一般是在繁殖季节发出呼唤,类似的还有青蛙。许多食肉目的动物在警告对方时会发出一种较低的呼呼声,如猫在进食时如果受到干扰它就会发出这种声音,此时它会变成一种危险的家伙。研究表明以声音为手段的通讯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 1.音频、音量、音色、音长均可作为变量,每个变量中可提供特定的信息,根据组合的原则因此声音较其它的通讯方式效率要高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 2.发声时身体许多部位仍动作自如。 3.在受到外部环境作用时声音可立即停止。 4.接受信号者可不面向信号源。 5.次声波和超声波形式较少见。 6.发声动物一般都有信号接收系统,如耳。 视觉形象也是通讯的一种手段,通常这方面是指身体上的标志、颜色、结构、动作、姿态等。在灵长目动物那里一般会用某种表情来配合声音。狼在愤怒时会将上牙床和上齿完全暴露在外,用以警告不友好的同伴或其它入侵者。牧蚜蚁通常会用膝状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以刺激对方排泄蜜露。萤火虫则以闪光来告诉同伴自己的位置、现在是否有交配的要求等。见过早上刚放出笼的鸡的朋友一定见过这样一幕,公鸡会跑到母鸡身边一边发出有节奏的低声的咯咯声,一边将一侧的翅膀伸出向下,脚则不停地痉挛,如果母鸡有下蹲的姿势则立即会完成一次交配,如果母鸡趾高气扬地走着,公鸡会转向其它母鸡重复这个风情万种的动作。一般地说视觉信号比较好定位,但也有着一些缺陷,如必须在对方的视线内,还会受到光线的影响,在让同伴或伙伴接受到信号的同时可能也会引起敌害的注意。为弥补可能遇到敌害的缺陷,一些动物会出现一些拟态,如蝴蝶翅上有眼斑,类似的还有一些海洋中的鱼类。 化学通讯在低等动物那里比较常见,尽管从原生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都会利用这种通讯方式。通常这是由动物在体内产生一些化学物质然后分泌到体外,我们将这些称为信息素或外激素。有的雌性天蛾散发的信息素能传到十几公里以外,这保证了它们能够等到及时的交配。蚂蚁在这方面是个典型,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且自己无法独自完成搬运回家的工作时,它会急速地回巢通知伙伴,在回家的路上它会在地方留外激素,回巢后它会分泌一定量的外激素以便告知同伴去多少只比较合适。 触觉信号是一种在近距离多用于定位的信号,有时就是身体的直接接触。黾蝽在池塘里生活,它们快速地在水面活动,这样会在水面上产生极细的涟漪,如果它们在水面上有用它们自己才懂得的节奏有意地制造一些波纹,这样就能和同伴进行交流。如果你抓到一只小虫,你可以小心地放在蛛网上去,网的振动会让蜘蛛觉得有情况,为了核实蜘蛛会用前足拉动网,除了判断是否为食物外,当然能判断是否有入侵者或求爱者。膜翅目的昆虫多会用触角进行交流,只要你注意地上两只相遇的蚂蚁你就能看到这种通讯行为,当然如果你再耐心一点也许会知道它们刚才交谈了什么。从前人们喜欢一种斗蟋蟀的活动,两只蟋蟀放在一起时它们在触角接触的那一瞬间就知道了对方的性别,是战是爱当然也就很快能做出反应了,当然这里面也会有化学信号的作用。一些哺乳动物相互理毛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有的还会将尾搅在一起表示爱慕或友好。 各种动物的交流方式都不尽相同而且还有很多事人类没有发现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会有帮助….
动物是怎样联络的
这涉及到动物的通信行为。接触联络就是触觉通讯,见(4):
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然界中,它们总是组成一个小的生活群体,尽管有一些喜欢独来独往,但至少它们在交配时需要与异性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它们的鸣叫,彼此间互相的触摸,甚至一些化学物质的释放.使得它们声息相通,行动一致,无论是在捕食活动中,还是在对配偶的争夺上都井然有序。这些都是与动物之间存在的通讯行为分不开的。
所谓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
(1)视觉通讯
在动物园里常会看见游客向孔雀园中的雄孔雀鼓掌拍手,孔雀听到掌声,会为游客表演孔雀开屏。然而,孔雀向人们竖起美丽的羽毛,可能是在向雌孔雀示爱,或者是在向同种雄孔雀示威,也许是在向人们发出警告。它那五颜六色的羽毛其实就是它展示自己,吓唬敌人的武器。孔雀是在通过展示尾羽传播某种视觉信息,可惜,在场的游客却错误地接受并传递了另一种含义的信息。
视觉通讯的形式是比较广泛的,雄性驯鹿头上硕大的犄角,草原上雄性狮子颈部漂亮的长鬃毛,这些动物的外表特征都是向雌性同类发出的视觉信号。青蛙在草丛中呈现碧绿的体色,而潮湿土堆边的青蛙却是泥土的颜色……动物的保护色往往是通过散布错误的视觉信息来迷惑天敌或猎物的。
视觉通讯的形式还包括动物的肢体语言。拟态使得落叶蝶化作一片枯叶,欺骗了鸟类的双眼。猎狗面对对手时,头部前伸、前肢前趴、身体下伏、后肢蹬地、露出牙齿、两耳竖起以示对对方的威吓。而在主人面前,猎狗便会俯首贴耳、摇动尾巴,一副顺从的模样。雄蝾螈在向雌蝾螈求爱时,会表现出一个相当复杂的仪式:将最漂亮的体色显现出来,向着雌蝾螈的方向用尾巴拨动水流,并且水中带着雄蝾螈身上一种特殊的气味。雌蝾螈便同时获得了视觉、嗅觉和触觉三方面的刺激。视觉通讯对于人类来讲也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联系方式。无论是杨贵妃的回眸一笑,还是张翼德的吹胡子瞪眼,恋人之间含情脉脉的对视以及反目成仇的怒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视觉通讯的作用。
视觉通讯在动物界是十分普遍的一种通讯方式,具有简单、准确、迅速等优点。但是这种通讯方式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在自然界仅仅以视觉通讯作为主要通讯手段的动物是很少的,它们往往以视觉通讯方式和其他通讯方式共同使用,发送或获取准确的信息。
(2)听觉通讯
鸟类为吸引异性排斥同性,宣告领地占有的歌声以及警告捕食者来到的尖叫声都是听觉通讯。法国的生物学家记录下了乌鸦的种种叫声,经过反复实验,找到了其中两种声音,一种可以使聚集的乌鸦迅速散开,并快速飞离,称为“警报”;另一种可使之聚集,称为“召集”。他们开着放音车在村子周围移动,通过播放其中一种乌鸦的叫声,终于解决了该村长期困扰村民的乌鸦问题。这其中就巧妙的运用了听觉通讯的原理。
由于动物的发音机制不同,产生的种种奇妙的声音也大相径庭。哺乳动物依靠喉管,鸟类依靠鸣管,昆虫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动,而青蛙却依赖了声囊发声。因为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发声的频率多样组合又为各种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基础。同样的发声器官只要做出略微的调整就能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声音的传播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然而,声音的传播义具有瞬间性,稍纵即逝。
当然,在动物世界中有一些动物是依靠超声波来进行通讯与捕食的,如人们熟悉的蝙蝠和海豚,就是利用超声波通讯的。
(3)化学通讯
俗语有“鼠目寸光”的说法。这是由于老鼠的视觉能力很低,只能达到12厘米的距离。而老鼠的听觉也仅70千赫左右,一张报纸就足以阻碍听觉信号的接收。老鼠的活动环境十分复杂,很容易阻碍它那本来就不出色的视力,那么老鼠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交流呢?这就是另外一种通讯方式: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就是动物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化学通讯有时会影响整个动物群体的活动甚至调节整个种群。这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激素。有文献报道,外激素可能是最为原始的通讯信已,在蓝藻、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之间是惟一的通讯方式。动物释放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还能影响到生理。如蜂后会分泌一种称为“蜂王浆”物质的化合物,能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另外,化学通讯还是维持群体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蚂蚁群中,蚁后不能养活自己,但它可以分泌一种外激素,来引诱工蚁,使工蚁积极喂养蚁后。蚂蚁的卵和幼虫也能分泌一种物质以诱使工蚁给予照顾。蚂蚁幼虫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湿度变小,它们便停止分泌外激素,而工蚁会很快的将其转移到潮湿的地力,这样幼虫便能重新分泌对工蚁来说堪称“美味佳肴”的化学物质了。
谈到化学通讯,似乎我们应该为狗随地小便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一下辩解。其实这并非狗的不文明表现,而是它在行使自己的化学通讯手段。狗往往并不是由于膀胱充盈而到处排泄,实际上它只是在向别的同类宣布:这里已经是我的地盘厂。这是一种依靠化学物质抢占领地的做法,当一条狗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对着马路上的消防龙头排尿时,说明它已经用尿液的气味将消防龙头划为己有了。而狗真正的排尿姿势是四肢平铺蹲在地上的。
(4)触觉通讯
触觉通讯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通讯方式。对于视觉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无法利用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来说,触觉通讯往往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某些生活在深海区域中的鱼类,由于光线很弱,视力退化了,但它们往往具有非常发达的鳍刺和触须,上面布满了敏感的神经,在水中游动时,它们可以感知水流的变化,寻觅与捕捉猎物和接收性信号。
触觉通讯也可以通过其他物体作为媒介,以振动或者波动的形式来传播信息。雄蜘蛛想要进行交配必须到网上寻找对象,上网前雄蜘蛛会做出一种类似“拨弦”的动作,拨动网丝发出一定的振动,据此雌蜘蛛可以判断出是猎物,还是求爱对象。
不仅低等动物依靠触觉作为通讯方式,在高等动物中触觉通讯也相当普遍与重要。在猴子的社会群体中,猴儿们常会彼此相互梳理毛发,这其中既有母猴出十对幼猴的怜爱,又有出于对猴王的奉承,当然还有猴王嚣张的戏弄。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将刚刚出生的小猴从它的母亲身边抱走,由专门的机器人来抚养,那么即便身体健康,它的反应能力和智力与正常的小猴相比,也显得比较低下。如果人们经常抚摸或者抱抱它,情况则会有很大的改观。从这里不难看出,幼年时,对小猴的经常抚摸、搂抱,可以使它的反应提高,更具有生气。对于人类来说,父母们在孩子幼年时多给一些爱抚,比起成天以婴儿车和玩具熊来应付孩子,更有益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5)电通讯
在发现美洲大陆后,许多冒险家都前往那里寻找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有一个西班牙探险队伍,在当地印第安人带领下,进人了亚马孙河上游的一个低洼地,这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塘。印第女人止步了,白人不理解,这里不可能有食人鱼,当然也不可能有鳄鱼和大蟒蛇。一个白人挺身而出,要给印第安人作榜样,可是没走多远,就大叫一声,直挺挺地仰面倒下,几个同伴上前去救他,也跌倒在水塘里。过了好一会儿,其余的同伴才将他们救出来。几个小时后,这些人才从僵直的状态下恢复。
到底是什么袭击了他们?原来在热带混浊的水塘中,生活着依靠体表放电来进行彼此交流和捕食的特殊鱼类——电鳗。那几个探险家就是被水塘中电鳗施放的电流所击倒的。它们施放出的电压往往可以达到600伏特。自然界中不仅有电鳗、电鳐利用身体发电器官产生很强的电流猎取食物,深水中的鲶鱼、鲟鱼也可以依靠体表电感器进行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动物的通讯行为是通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的,每一类通讯行为往往有着特殊的功能与进化过程。这一过程历经了许多艰辛,在不同的环境下,因物制宜,形成了适应自己的交流方式。
可以说通讯方式、环境以及某些器官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关联网,相互作用下,使得彼此达到协调的状态。往往越是高等的动物,越具有较多的通讯方式,这样就可以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仍可以交流信息,与同伴共同渡过难关。而那些依靠单一通讯行为进行交流的生物,此时则会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通讯行为不仅是发生在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事,细胞之间也具有相互通讯的方式,化学通讯与触觉通讯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在细胞的不断分裂过程中,当彼此相互接触时,正常的细胞将会停止分裂,即所谓的接触抑制,这其中好像完成了某种信息的传达。癌细胞似乎不受这种通讯的影响,仍然不断地疯长,对于它的控制及其通讯行为有待深人研究。当然,细胞之间的通讯行为属于细胞社会学研究的范畴,这正是当前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懂生物的进!动物之间是靠什么交流的?直物呢?
一)声音语言
许多动物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往往成为动物之间交流信息的独特的声音语言。例如蟋蟀能利用翅膀摩擦发出的像乐曲一般清脆动听的声音来表现它们的种种“感情”。当雌雄相处时,声调轻幽,犹如情人窃窃私语;当独处一方时,它就发出高亢的强音来招引朋友。
(二)气味语言
有些动物常常以特殊的气味(信息素)来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目标、鉴别敌友、发出警报、标明地点、集合或分散群体等目的。这种气味虽然没有声响,可也算是一种语言。例如蜂王通过分泌一种唾液产生的气味招引工蜂来为自己服务;雌蛾产生的气味能引诱距离很远的雄蛾;蚂蚁利用味觉和嗅觉彼此进行联系,识别同窝伙伴;雄鹿在求偶时,它会用身上的芳香腺往树上擦,这样,树上便留下了自己的气味,于是,雌鹿闻到它的气味以后就会循踪而至。
(三)行为语言
动物还会运用各种不同的行为来表达它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例如长颈鹿在发生危险时,会用猛烈的惊跑来向同伴传达警报;野猪在平时总是把尾巴转来转去,但一旦觉察到有危险时,就会扬起尾巴,在尾尖上打个小卷给同伴报警;蜜蜂在发现蜜源以后,就会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摆尾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
植物:
尽管不少人已经注意到,给某些植物施放好听的音乐能够使其更多地开花结果,但人们仍不能有把握地确认植物是否真的会听,植物之间是否存在像语言那样的信息交流。美国华盛顿大学生态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之间能够彼此交流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它们使用的“语言”和人类不同。
研究人员发现,柳树在受到毛虫侵害时,会通过发出危险信号来进行自我保护,并提醒邻近的柳树作好防御的准备,接到同伴提醒信号的柳树就会行动起来。不过,柳树传送信息不是用只言片语,而是通过释放一种化学物质。
昆虫学家孔苏埃洛•德莫赖斯在实验室开展为期3年的研究中证明,棉花、玉米和烟草作物在受到玉米螟蛉和烟草夜蛾攻击时,也会发出一种危险信号。这些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会使它们不易受到玉米螟蛉和烟草夜蛾的伤害,同时还能吸引玉米螟蛉和烟草夜蛾的天敌,一种体长1.3厘米的黑色寄生蜂来帮助它们赶走玉米螟蛉和烟草夜蛾。这种寄生蜂能在玉米螟蛉和烟草夜蛾体内产卵,卵发育成幼虫,把玉米螟蛉和烟草夜蛾吃掉,然后钻入土中结茧,成为新的寄生蜂。
研究还表明,这些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能激活相邻植物的基因,使其产生同样的驱除害虫的化学物质。
这些科学家说:“有关植物间通过空气传递信息的这些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中的互相作用和开展植物保护的新方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