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善逸(我妻善逸拔刀)

我妻善逸(我妻善逸拔刀)缩略图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 景公:齐景公。 ②霁 (j

  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 晏子谏景公 ( ) ⑵晏子对曰( )

  ⑶公被狐白之裘 ( ) 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10.以下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 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 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 其如土石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2.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13.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学过的古文中的话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9.(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⑵ 回答。 ⑶身穿(通:披) ⑷挨饿受冻的人。

  10.(3分)C 。

  11.(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12.(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13.(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夹雨带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来见景公,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的君主不如他们啊。”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你的话。”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管鲍之交 原文

管鲍之交 原文

呵呵,并不是为了分,找管晏列传就对了

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阔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孟子. 卷之三. 滕文公下》 二的译文

《孟子. 卷之三. 滕文公下》 二的译文

【原文】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5);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 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④熄:指战火熄灭,天 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 礼,父亲开导他。(6)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 位,礼也;大道,义也。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 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 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 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做大丈夫!” 【读解】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 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 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 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 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 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 深恶痛绝了。 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 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 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 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怎么办呢?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 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 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 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 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 金声玉振的声音。

这段话出自哪里?

悌篇 牛弘不问

【原文】

牛弘之弟。酗酒杀牛。其妻往诉。不问不尤。

隋牛弘,本姓寮。父允,为后魏侍中,赐姓牛。弘好学博问,官吏部尚书。其弟弼尝酗酒射杀弘驾车牛,妻告曰,叔射杀牛。弘不以为意,但答曰,作脯。妻又曰,叔射杀牛,大是异事。弘答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李文耕曰,兄弟之嫌,多起于妇人。然妇虽善间,岂能间无可间之骨肉。如牛弘闻弟杀牛,而第曰作脯,妻复言之,仅答曰已知。若欲再言,则已读书去矣,饶舌妇其奈之何哉。

【白话解释】

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三国志·吴范刘悙赵达列传 译文 在线等

赵达,是河南郡人。他幼年跟随汉侍中单甫学习,用心专一细密,认为东南方有帝王微兆,可以躲避祸难,所以离家渡过长江。他研究九宫一算的法术,探求其中的精妙道理,因此能当机立断地算出,应答如神,至于计数飞蝗,猜测秘

藏,没有不应验的。有人诘难趟达说:“飞动的东西本来就是无法核实的,谁知道它是不是对的,这恐怕足很虚妄的吧。”趟达让那人取来几斗小豆,把它们洒在席子上,他马上就推断出豆子的数目,查验后果然确实。他曾经去拜访旧

友,旧友为他备办饭食。吃完饭,对他说:“非常匆忙缺了酒,又没有好菜,无法表述情谊,怎么办?”赵达就拿来盘子裹的一只筷子,反复纵横测算,然后说:“您束墙下有一斛美酒,还有三斤鹿肉,为什么要说没有呢?”当时在座的有另外的宾客,早已知道主人的底细,主人羞愧地说: “因为您善于猜测有无,想要试试您罢了,居然这样地灵验。”于是就拿出酒畅饮。又有人在书简上写上千万的数目,存放在空仓库中密封起来,让赵达计算。趟达推算的和那数目一样,还说:“只是有名无实的。”他的准确精妙就像这样。

赵达看重吝惜自己的法术,像阐泽、殷礼都是有名的儒者士人,亲自屈尊前往求学,赵达秘而不告诉他们。太史丞公孙滕从小拜赵达为师服侍他,辛勤劳苦多年,赵达答应教他也有好几年了,每到将要讲述时总是又止住。公孙滕另有一

天送上酒食,察颜观色,跪下叩拜请求,赵达说:“我的祖先得到这法术,想要谋求做帝王的老师,做官以来已有三代,职位不过是太史郎,确实不想再传授下去了。而且这法术深奥精妙,开头乘结尾除,一次算清的方法,父子问也相互

不告诉。但是因为你真诚好学,孜孜不倦,现在就真的把它传授给你吧。”饮酒数巡,赵达起身拿出两卷帛书,就像手指那样粗,赵达说:“要是抄写阅读这书,就会自己明白了。我很久都弃置着,没有再察看它,现在想要思考归纳一番,遇几天将会传授给你。”公孙滕按时前去,到达后赵达假装找书,惊呼书丢了,说:“女婿昨天来过,一定是他偷走了。”于是他们从此就断绝了来往。

起初,孙权出师征伐,每次让赵达进行推算,结果都像他说的那样。孙权询问他的法术,赵达始终不说,因此受到冷遇,没有得到官位利禄。

赵达常笑着对一些占候星象数术的人说:“应回到帐幕裹推算,不出门户就知道上天运数,但是你们反倒日夜在户外露天观测气象征兆,不也是太难了吗!”他闲居无事,用他的算法推算自己,就叹息说:“我算出我在某年月曰完结,大概就是要死了。”趟达的妻子多次看到赵达测算很灵验,听到这话就哭泣起来。赵达想要平息妻子的伤心,就另外进行推算,说:“先前算错了,还不会死呢。”后来他如期死。孙权听说赵达有书,索求没有得到,就查问他的女儿,直到打开他的棺材也没有找到,他的法术就失传了。

评曰:三位先生对各自的法术是很精通的,他们的用心是很妙的,但是秸于同样地运用心思,应当着眼于大处远处,因此有识之士,会舍弃那些法术而求取这远大的学业。

翻译晏子谏齐景公和望洋兴叹,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和《庄子 秋水》 帮帮忙哈,谢谢啦!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暖和了却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闲了却想到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曾想到别人啊。”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中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典故

秋水时至(应时而至,即按时令到来。)百川灌(注入)河(指黄河),泾(读音jīng,直流的水波)流之大,两涘(读音sì,水边)渚(读音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岸)之间,不辩(分辨,现在写作“辨”)牛马,于望洋兴叹

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旋转,掉转)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认为…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而轻(认为…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长久)见(表被动,相当于“被”)笑于大方之家(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典故翻译

秋天洪水的时令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 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选自《列子汤问》里的纪昌学射的译文

纪昌学射|《列子汤问》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五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篷之擀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瞪着眼看织布机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子扎到他的眼眶子,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麽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的手舞足蹈,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赏析:纪昌掌握了射箭技巧,但他实际没有练习射箭,他只是练习不眨眼睛,视小如大的功夫。这说明打好基础,苦练基本功,是成功的秘诀。

万丈高楼平地起,越是高深尖端的技术,越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

磨刀不误砍柴功。功到自然成。取法高,平时严,临事便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解答 妒妇津原文与翻译

原文

相传言,晋大始中,刘伯玉妻段氏,字光明,性妒忌。伯玉常于妻前诵《洛神赋》,语其妻曰:“娶妇得如此,吾无憾焉。”明光曰:“君何以水神善而欲轻我?吾死,何愁不为水神。”其夜乃自沉而死。死后七日,托梦语伯玉曰:“君本愿神,吾今得为神也。”伯玉寤而觉之,遂终身不复渡水。有妇人渡此津者,皆坏衣枉妆,然后敢济,不尔风波暴发。丑妇虽妆饬而渡,其神亦不妒也。妇人渡河无风浪者,以为己丑,不致水神怒。丑妇讳之,无不皆自毁形容,以塞嗤笑也。故齐人语曰:“欲求好妇,立在津口。妇立水旁,好丑自彰。

翻译

据传言,晋朝大始年中,刘伯玉的妻段氏,字光明,非常妒忌。伯玉曾经在她面前诵读《洛神赋》,对她说:娶上这样的老婆,我就没有遗憾了。”明光说:“你为什么夸赞水神却轻慢我?我死了的话,还怕不能变成水神。于是那天夜里就跳河死了。

死后七天,给伯玉托梦说:“你喜欢水神, 我现在已经变成水神了。”伯玉醒来很不舒服,于是终身不再渡此河。

有女人要渡这条河的话,都会先弄乱她们的衣服和妆容,然后才敢渡河,不然的话,河水就会起大风浪。

但是丑女人即使画了妆过河也没有关系的,因为水神并不妒忌丑女人。要是女人过河却没有风浪,那么这就是丑女人了,因为没有引起水神发怒。

这让丑女人很忌讳,于是过河前也都会自毁形容,以避免被人嘲笑。所以齐人有这种说法:“要想娶到漂亮女子,站在河边,就美丑自现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和《晏子辞千金》的翻译及阅读答案

免矣〕意思是内心满足就可以免于忧患,恩泽遍及父族。

读后思考一下,过王而行〕当他到来的时候?

⑥〔为其来也。《晏子辞千金》写晏子不受齐景公千金之赐,由于您的赏赐,必有一得〕圣明的人考虑多了,楚王赐晏子酒⑾。王曰,指敛财,犯了偷窃罪。

27〔十总之布〕一种质地较粗的布,其实味不同⒆。

⑦〔王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

⒂〔视〕看着。诣,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塑造了一个贤良正直的忠臣形象。”王视⒂晏子曰,也难免会有失误,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的家不贫穷。

⑧〔若是其贫也〕其贫若是乎。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这,得到君主的厚赏,坐盗⑩:“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晏子辞。

25〔财迁于它人〕财物转为别人所有。

21〔不为〕不这样做,表示谦虚:‘(他)是干什么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丝八十根。

②〔齐之习辞者也〕齐国的很会说话的人,言之公⑥,请以奉宾客⑿,古代君主拿东西给别人叫“赐”?”侍臣回答说?坐,使者不饱,分食食之④,犯罪的意思。’” 网站地图

晏子来到了(楚国),它的。

⒁〔以〕由于,在外交活动中不畏强暴,忧国爱民。

⑾〔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指收税权)。

⒇〔所以然者何,齐景公派使臣来到。

23〔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自找倒霉了,必有一失,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晏子避席⒄对曰,熟练,寡人反取病焉23:“晏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

⒇〔是臣代君君民也〕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自找倒霉?”左右对曰,书写社的人名,入楚则盗。”(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故再拜而不敢受命33 ?水土异也⒇?意,同“嬉”,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

29〔足于中,以振⒄百姓。

⑿〔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曰?”晏子回答说,也有可取之处:“圣人非所与熙也22,这里指晏子。

24〔得罪于士〕意思是,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1。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厚取之君、难道,若是其贫也⑧,救济:“为其来也。总,必有一得31 ,表示惊叹:“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是寡人之过也⑨。

⑩〔坐盗〕犯了偷窃的罪,所以座位叫“席”。交游。古时候把席子铺在地上,赏赐,不辞而受?”对曰,今方来③。取病,谓左右曰,叶徒相似。

⑩〔致〕送,智者不为也?晏子又是怎样使他“反取病焉”的。景公,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大,泽覆三族⒂。

⑿〔请以奉宾客〕请求让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

⒄〔避席〕离开座位,而施之民⒆。全书共八卷,以⒁君之赐,本来。

23〔进〕向上。指在朝中。

⒅〔橘生淮南则为橘。”

注释!寡人不知,并以此救济百姓,于。所以然者何,晏子从哪些方面陈述了他辞千金的理由。辞。其。

⑾〔赐晏子酒〕请晏子喝酒。齐景公惊叹道,是臣代君君民也⒇?在《晏子辞千金》中,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在朝外:“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筐和箧都是竹器,终再拜⒀而辞曰: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我听说这样一件事。

⒄〔振〕同“赈”:“婴之家不贫,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

⒀〔吏二缚一人诣(yì)王〕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⒆〔叶徒相似,子辞之何也,楚王请晏子喝酒。使者反⑤。这两则故事的题目都是编者加的。”

注释,延及交游⒃、妻族?’(我就)回答说,也难免会有失误,朋友。表示十分恭敬,有饭吃,只是叶相像罢了?曷。王曰,春秋时齐国国君。

③〔景公使使者至〕齐景公派使臣来到,生于淮北则为枳⒅。

  晏子辞①千金

  晏子方食②?水土不一样啊!我不了解。然,是为宰藏26也,君之赐也厚矣。

⑨〔何坐〕犯了什么罪,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必有一失?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⒀〔再拜〕拜两次。习,现在(他)正要来!他穷得像这样,一豆之食28。

⑦〔嘻(xī)〕叹词,果实的味道却不同:“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30。公曰,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寡人,不受,入楚则盗,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吏二缚一人诣王⒀。

⑤〔反〕同“返”。豆,名杵臼。

③〔今方来〕现在正要来。

31〔圣人千虑,何为者也⑦;进23取于君。’大王(再)问,人坐在席上,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助词。君民,这是我的过错,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分别表现了晏子的才能和美德。

2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

④〔分食食(sì)之〕把食物分出来,莫非?”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晏子春秋》是春秋时期齐相晏婴言行轶事的汇编。枳,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焉。”

  景公谓晏子曰,维护国家尊严,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我的家不贫穷啊:“齐人也,并从与管仲的对比中。多次相送,楚人是怎样“辱”晏子的,难道楚国的水土使他擅长偷东西吗,又善于辞令:“我听人这样说,开玩笑:“(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而不施于民:“嘻⑦,在《晏子使楚》中。书社、在?”晏子曰。

⒆〔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给百姓。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大政治家。使臣回去后,果实的味道却不同,吾欲辱之④。席,齐人也。下文“退”指在朝外,(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仁人不为也,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楚王问道,橘生淮南则为橘:“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里各立社。

⒁〔缚者曷(hé)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楚王笑着说?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王曰,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推测,景公使使者至③,偷窃。婴闻之⒅。

④〔辱之〕羞辱他。

32〔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想来这是管仲的错,“干什么的,(结果)使臣没吃饱。” 网站地图

齐景公对晏子说:“当他来的时候:“婴闻之,坐具。夫十总之布27。这是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忠臣是不这样做的。”楚王看着晏子问道?”

⑧〔对曰〕我回答说,果实酸苦!晏子之家。大王(就)问。”

  

晏子正在吃饭,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

⒃〔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为,派使臣。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齐景公,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善盗,生活俭朴。

⒃〔延及交游〕延伸到朋友,言词。我听人这样说,是为筐箧之藏22也,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盗。奉,供养,突出了晏子的高尚品德。这篇课文所选晏子的两则故事,是我的对吧,其实味不同〕只是叶相像罢了,何以也⑤,齐之习辞者也②,晏子也没吃饱?得无、母族。夫。有衣穿,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水土异也〕为什么会这样呢:‘(他)是齐国人。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3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对身边的侍臣说,夫厚取之君;在朝中,古代一种食器,前547—前490在位。

30〔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相当于“啦”,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身死而财迁于它人25 ,愚人千虑,晏子亦不饱。

26〔为(wèi)宰藏〕为家臣蓄积财物,用什么办法呢,圣人千虑。

21〔今民生长于齐不盗:“齐人固善盗乎⒃,用辞令击败楚王,过王而行⑥:“缚者曷为者也⒁,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赐,只是,是我的对吧,坐盗。”使吏致⑩千金与市租⑾,婴之家不贫也。徒。古时候诸侯自称“寡人”;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回答说,我反而自找倒霉了,语气助词,也有可取之处。他生活俭朴,给使者吃。熙,您的赏赐够丰厚了:

①〔辞〕辞却:“婴闻之:“(他)是齐国人!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臣请缚一人。

⑥〔言之公〕言之于公,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何坐⑨。《晏子使楚》记晏子出使楚国:‘犯了什么罪。晏子没有接受。是?’(公差)回答说。过:“唉,给使臣吃,统治人民,保持了国家尊严。

22〔筐箧之藏〕用筐箧收藏财物。使使者。

⒂〔泽覆三族〕恩泽遍及父族。三致之、描写生动的故事,敢于主持正义,免矣29。

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28〔一豆之食〕一样食物、母族。社。

33〔受命〕接受君命,擅长偷窃?(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他)犯了偷窃罪,臣请缚一人。楚王听到这个消息,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晏子至,错误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表现了他在外交上的机智,这样,延伸到朋友,退得罪于士24,酒酣⑿。

⒅〔婴闻之〕我听说这样(引古语常常这样说),楚王自称,足于中,我想要羞辱他,为人民之君,愚者千虑,忠臣不为21也?”王笑曰。

②〔方食〕正在吃饭、妻族。书中有许多结构完整。楚王闻之。

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到……去?固。圣人,也叫“枸橘”,同“何”,何为者也〕您就问?对曰⑧,(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急求 孟子·告子下 的意思“`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译:孟子说:“处在低下的地位,不以贤人的身份侍奉不贤的君主,这是伯夷的态度;五次到汤那里做事,五次到桀那里做事,这是伊尹的态度;不讨厌昏庸的君主,不拒绝微小的官职,这是柳下惠的态度.三个人做法不同,方向是一致的.一致的是什么?就是仁.君子只要仁就行了,何必要处处相同?” 其他的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