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修仙录,季氏修仙录下载

季氏修仙录,季氏修仙录下载缩略图

曹学栓 游武夷记 翻译

曹学栓 游武夷记 翻译

游武夷记[1]

[明] 曹学佺

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2],百里,抵万年宫[3],谒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4],履汉祀坛[5],即汉武帝时所谓“乾鱼荐武夷”者也。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6];次而稍广,为幔亭[7]。按志[8]:“魏子骞为十三仙地主[9],筑升真观于峰顶,有天鉴池、摹鹤岩诸胜。以始皇二年[10],架虹桥而宴曾孙,奏‘人间可哀’之曲。”今大王梯绝不可登,幔亭亦惟秋蝉咽衰草矣[11]。玉女兜鍪之下[12],数里,为一线天[13]。道经友定故城,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两崖相阖者里许,中露天光仅一线。有风洞,白玉蟾斩蛇于此[14],今祠之,而肃杀之气犹存云[15]。

移舟过大藏峰[16],踵御茶园[17],万磴而上[18],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19],为更衣台。渡隔岸,谒朱子所读书[20],拜其遗像,徘徊久之。以一径入云窝,陈丹枢修炼之所[21],存其石灶。出大隐屏以西[22],登接笋木梯铁缆之路[23],视上则恐错趾[24],视下则恐眩目;千盘而度龙脊,乃有仙弈亭可憩[25]。修竹鸣蝉之外,黄冠启闭于丹房而已[26]。天游虽称崔嵬过之[27],然迢递可肩舆入[28]。

登一览台[29],于是三十六峰之胜,可屈指数矣。复命舟里许,过隘岭,为陷石堂。小桥流水之中,度石门而桑麻布野,鸡犬声闻,依稀武陵之境乎[30]?于是望鼓子峰相近[31],穿修篁五里[32],木石栈道[33],相为钩连。叩岩石,逢然作鼓声[34]。岩下为吴公洞,洞旁为道院。

是游凡以次达九曲矣[35],乃归万年宫。从山麓走二十里,游水帘,乱崖飞瀑而下,衣裾人翠微尽湿[36]。以别涧出崇安溪之西楚道上[37]。

曹学佺曰:“余考《武夷祀典志》[38],详哉其言之[39],则知人主之媚于神仙所从来矣[40]。始皇遣方士徐市求仙海上[41],而武夷不少概见[42],何以故?又按魏子骞遇张湛十三仙,及宴曾孙,俱始皇二年事,何其盛也?而后无闻焉。夫山灵之不以此易彼[43],明矣[44]。语云:‘遗荣可以修真’[45],是之谓夫?”

【注释】

[1]武夷:武夷山,在福建、江西交界处,海拔一千多米。此指福建崇安境内的武夷山,海拔六百多米,为福建第一名山,有四十八峰、八十七岩、九曲等名胜,为道教第十六洞天。相传,商贤大夫隐居此山,养生求寿,有二子,长日武,次日夷,因此名山。

[2]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俗称七巧节。建溪:在福建西北部,由南浦溪、松溪、崇溪合流而成,到南平,汇为闽江。其中崇溪一支,在建阳以上也叫建溪。这里指后者。

[3]万年宫:又名万年观,唐朝建筑,原名武夷观,今又改武夷宫。

[4]玉皇:玉皇大帝,道教的尊神。太姥(mǔ):也是道教的尊神。或说为晋任城魏舒女,嫁南阳刘文,后至王屋山修炼,成道而升天。或说混沌初开,有神星名圣姥者,母子二人来居武夷山。秦时,众仙立圣姥为皇太姥圣母。十三仙:传说战国末魏国王子骞访道,入武夷山,随后,张湛、孙绰、赵元(一作赵元奇)、彭令昭、刘景、顾思远、白石先生、马鸣主、胡氏、季氏、二鱼氏等十二人也到武夷山修炼,共推王子骞为主。后遂称为十三仙。

[5]“履汉”二句:汉武帝时,有人奏请祭祀各方神灵并拟出规格,其中有“武夷君用乾鱼”,武帝准在各有关地方和长安分两地立祠。汉成帝时停止一批祭祠,其中有武夷君。履,踏上、登上。汉祀坛,即汉武帝所立祭祀武夷君之坛,非武帝亲至武夷山。

[6]大王:峰名,又称天柱峰、纱帽峰,在武夷一曲。

[7]幔亭:峰名,在大王峰北。

[8]志:当为后文《武夷祀典志》一类的书。

[9]魏子骞(qiān):即王子骞,因他是魏国人,所以又称魏子骞。参见注[4]。

[10]“以始皇”三句:相传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武夷君在幔亭峰大会乡人,置幔亭帷幄,设宝座,施红云紫霞褥,呼乡人为曾孙。

[11]秋蝉咽衰草:形容冷落荒凉。

[12]玉女:峰名,在武夷二曲。兜鍪(móu):古代作战时头上戴的盔,这里借指“峰”。

[13]一线天:在玉女峰西南。因两边崖壁十分陡峭,只有缝隙可望天,所以叫一线天。途中有虎啸岩、虎溪灵洞等。

[14]白玉蟾:道士,曾居武夷山中,南宋嘉定年间奉诏入朝,封紫清明道真人。

[15]肃杀:形容天气寒冷,伤残草木,兼指白玉蟾斩蛇的厮杀气氛。

[16]大藏峰:在武夷四曲。

[17]踵:踏上。御茶园:在五曲大藏峰前。古时在此制茶上供皇帝。

[18]磴(dèng):台阶。

[19]魏王:即魏时王子骞。武夷山南有魏王城,相传为王子骞所筑。易裸服:改穿袒露身体的衣服。天柱:天柱峰。更衣台在峰西。

[20]朱子:南宋学者朱熹。武夷五曲有朱子精舍,传为朱熹读书处。

[21]陈:陈列。丹枢:道教炼丹的用器。

[22]大隐屏:峰名,溪南有小隐屏峰。

[23]接笋:同“接榫”,利用木、竹等建材凸凹相接的方法制成。

[24]错趾:落错脚,即登空。

[25]仙弈亭:仙人下棋对弈之处。

[26]黄冠:道士所戴束发之冠,多为黄色,后为道士的别称。丹房:道家炼丹之处。

[27]天游:峰名,在武夷六曲。崔嵬:嵯峨高峻。过:超过。

[28]迢(tiáo)递:高远。肩舆:轿子。这里当乘轿讲。

[29] 一览台:取一览无余之意。

[30]武陵:今湖南常德。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桃花源即在武陵,故借指桃花源。武夷七曲三仰峰下有小桃源。

[31]鼓子峰:在武夷八曲,其石如鼓。

[32]篁(huáng):竹林。

[33]栈道: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为道路。

[34]逢(péng)然:拟声词。

[35]九曲:武夷山山势、路径形成的自然曲折,每一曲都有名胜,除前已提到的外,三曲有小藏峰、仙船岩,九曲有灵峰、毛竹洞。朱熹有《武夷棹歌》,历述九曲之胜,今录于下:“武夷山上有仙境,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复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唉乃声中万古心。六曲苍屏绕碧湾,茅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七曲移船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洄。莫言此处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九曲将尽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处,除是人间别有天。”

[36]翠微:指青翠相映的山间云雾水气。

[37]崇安:县名,武夷山在崇安县境,今更名为武夷山市。

[38]《武夷祀典志》:书名,专门记载历代祭祀武夷山礼仪的书。

[39]“详哉”句:这是倒装句,意思是说,书上记载得很详细。

[40]人主:帝王。媚:喜好,爱好。所从来:知道(帝王媚于神仙的)原因。

[41]“始皇”句: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一作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仙,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秦始皇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

[42]不少概见:意思是很少见到。少:稍微。

[43]山灵:山神。以此易彼:指用武夷山换取秦始皇的求仙。

[44]明矣:是十分清楚的。

[45]遗荣:抛弃荣华富贵。修真:得道成仙。

【作者及题解】

曹学佺(1569—1646),字能始,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万历23年(1595)进士。官至陕西副使。明亡后,曾任南明唐王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事败自杀。有《石仓集》。

本篇选自《皇明十六名家小品集》。作者曾说过,“作文,游山记最难。”如果写得“泛而不切”,则“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洪汝含鼓山游记序》)。也就是说,他要求写得切而不泛,见出山的特点和游人的情趣。本文大致符合这一要求。武夷山是旧时著名的道教胜境,洞天福地。所以本文处处随游程引述有关的道教传说,既突出山的特点,也见出作者的博闻。但作者意在游山赏景遣怀,无意宣扬道教。因而其述神仙遗迹,颇有微词,如“大王梯绝不可登”,“友定故城虎为政”,风洞“肃杀之气犹存”,而大藏峰“如鸟巢”,凡此,神仙之事已迁,其景亦未必佳。但对朱熹读书处“徘徊久之”,更向往“桑麻布野,鸡犬相闻”的依稀桃源风光,表现出作者的情怀和所赏山色。所以最后发议论,委婉而巧妙地讽嘲了求仙和神仙的虚浮,指出“山灵不以此易彼”,归结到“遗荣可以修真”,说明山不因为帝王和神仙而改变本色,人却可以由于思想的清高而获得神仙般的乐趣。